山东协和学院举办“匠心传承·非遗赋能” 手工制作劳动实践比赛
教育
关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成效,11月26日,山东协和学院学生工作处举办“匠心传承·非遗赋能”手工制作劳动实践比赛。学校副校长胡恒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行政副院长及参赛队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启动仪式上,胡恒基强调,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非遗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切实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仪式后,与会领导参观了手工作品展示区,观摩了各学院遴选的非遗作品,并对作品中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成果表示充分肯定。
本次比赛设置“非遗剪纸·劳动之美”“鲁锦布艺·创意手作”“创意纸塑·非遗再生”三大赛项,有机融入胶东剪纸、鲁锦织造、潍坊风筝、淄博陶瓷等山东非遗元素,生动诠释“非遗+劳动”的育人理念。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选手全神贯注、技法娴熟,展现出扎实的实践功底与良好的文化素养。经过激烈角逐与公正评审,商学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荣获团体一等奖;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工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医学院、计算机学院、护理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分获“非遗剪纸·劳动之美”“鲁锦布艺·创意手作”“创意纸塑·非遗再生”项目团体一等奖;任守波、王子龙、徐赛三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王秋迪、国冉冉、吴孟轩等18名学生获“非遗传承之星”称号。
“匠心传承无止境,非遗赋能向未来。”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五育并举”、深化劳动育人的生动实践。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引导广大师生积极争做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劳动精神的践行者,不断为劳动育人工作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