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提炼经验 破解困惑:济南二中校级课题中期论证培训成功举办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总结课题研究中期经验,破解教育教学实践难题,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提质增效,11月25日上午,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济南市教育学会指导下,山东省济南第二中学成功主办了济南市第二届教育科研宣传推广月分论坛“提炼经验破解困惑——济南二中校级课题中期论证培训”活动。天桥区教体局、济南舜耕中学、济南泉景中学、历下区龙鼎实验学校、济南明湖中学、天桥区宝华中学及济南市东部高中语文学科区域联盟、济南市高中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提质研究共同体等单位均派代表参加了线下主会场活动,全市科研骨干教师600余人次线上参会,共享教研资源。活动由济南二中副校长燕校龙主持。

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在致辞中以学校103年办学积淀为引,介绍了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教科研为学校发展“源头活水”的共识。一年来,学校通过教科研中心的统筹引领、跨学科研究团队组建等举措,推动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教科研也从“幕后支撑”成为“前台引领”。本次分论坛活动,学校聚焦英语词汇教学、生物实践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三项校级立项课题的中期论证,一方面旨在开放共享实践经验,展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借机研讨老师们在研究中面临的动态分层标准把握、创新能力转化等具体而现实的困惑,期望借论坛凝聚智慧,让相应学科的“二中实践”升级为“区域共识”,赋能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

在中期汇报环节,三项课题的负责人依次介绍各自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英语组李智慧老师的“高中英语词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效能提升研究”,聚焦学生差异问题,构建分层教学体系,破解同质化教学困境;生物组彭博老师的“聚焦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实践型学习体系构建研究”,搭建三大校本课程群,通过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创新能力落地;语文组许琰琰老师的“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中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索”,以《红楼梦》为载体,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

在论证研讨环节,市教研院专职副书记徐汉东,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孟小倩,商河县教研中心主任孙迎辉三位专家,分别对应三项课题,从成果亮点、实践价值、改进方向进行点评:

徐汉东聚焦英语词汇分层教学课题点评:“该课题亮点鲜明——以‘因材施教、动态分层’为理论支撑,搭建‘学生-词汇-方法’分层框架,‘做中学’的实践形式让分层教学从理念落地为课堂行动。建议后续细化学情数据画像,精准词汇分层标准与评价,用‘隐性分层+过程激励’保护学生学习热情,让分层真正服务学生成长。”

孟小倩针对生物实践学习课题点评:“课题将创新能力拆解为提出新方案、跨学科创作、真实问题解决、知识迁移四个行为维度,既贴合吉尔福特创新思维特征,又通过校本课程、项目式活动搭建实践体系,让创新能力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行为,是学科育人中能力具象化的关键突破。”

孙迎辉围绕语文《红楼梦》阅读课题总结:“课题的亮点是系统课程建构与深度跨界融合:一是双轨并进构建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以‘导读-通读-研读’进阶阅读保障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拓展课程聚焦12大文化专题实现‘面普及到点深化’;二是项目驱动实现‘做中学’,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剪纸艺术家、茶艺师等,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成果;三是成效显著,形成了可推广的示范案例。其实践价值在于破解了整本书阅读与文化传承的教学难点,为跨学科学习拓展了先行经验。建议后续深化文本与项目的融合,构建更精细的差异化知识体系,并探索跨学科与社会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

随后,孙迎辉带来《终于成果 行于反思:课题中期论证的经验提炼与困惑破解》专题报告,以“终于成果 行于反思”为核心主题,结合其多年区域教科研管理实践经验,将课题中期成果提炼为“四类成果资产”——从“做了事”到“成范式”的范式性成果、从“用工具”到“产工具”的工具性成果、从“有变化”到“证效果”的证据性成果、从“用做法”到“明道理”的理论性成果,系统拆解了“总结什么、怎么总结、困惑怎么解”的核心需求,为线上线下教师提供了可落地、可借鉴的实操指南。

燕校龙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表达谢意,对线上线下参会同仁表示感谢,并宣布将建立论坛交流群,为后续持续沟通创建机会。

此次论坛通过成果展示、专家点评、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梳理了二中教师课题研究的中期经验,破解了研究难题,搭建起覆盖广泛的教师科研交流桥梁。济南二中将以此次论坛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科研融合,与全体教师携手筑牢科研育人根基,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