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以教育合作赋能“一带一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印尼考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站讯 为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强“一带一路”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11月16日-22日,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代表、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首任校长梁赤民率团对印度尼西亚高校、政府及中资企业进行了考察访问。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孙承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于卓、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童春林应邀参加了考察访问活动。考察团成员还包括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吉龙、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主任胡江川等。此次访问旨在探索与印尼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新路径,对接中资企业海外人才需求,为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1月16日,考察团来到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考察了创智之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并同董事长Welly Andries Sompie、语言及职业培训负责人雷晓莎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围绕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研发、本土化师资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孙承武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为中苏拉威西省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11月17日上午,考察团访问了塔杜拉科国立大学,塔杜拉科国立大学校长Amar教授主持了合作洽谈会议,学术事务副校长Andi Rusdin教授,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工程学院、畜牧渔业学院、农业学院、教师培训与教育学院院长,以及UPA综合实验室主任等学校相关领域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孙承武表示,鉴于两校在学科设置上的互补性,双方完全有条件在“中文+职业技能”这一创新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包括学术交流、师资互派、学生互换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诚挚邀请塔杜拉科国立大学代表团适时回访,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和制定具体的合作方案,推动两校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会谈结束后,考察团向塔杜拉科国立大学赠送了纪念品。

下午,考察团抵达中苏拉威西省政府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副省长Reny Lamadjido,中苏拉威西省经济与发展事务副助理Rudi Dewanto,中苏拉威西省劳动与移民事务厅厅长秘书Dony K。 Budjang,中苏拉威西省教育厅厅长秘书Asrul Achmad出席了会议。

副省长Reny A。 Lamadjido首先对考察团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她详细介绍了该省目前在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指出中苏拉威西省多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她表示,希望通过与中方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鉴中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本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地方产业升级换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孙承武表示,在国际化合作方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已与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发课程、师生互访等形式,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希望未来能与中苏拉威西省在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落地方面寻求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创新发展。他诚挚邀请中苏拉威西省官员适时访问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随后,与会双方就职业教育合作、数字技术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谈结束后,代表团向中苏拉威西省赠送了纪念品。

11月18日,考察团到访青山园区,与园区培训科经理曾子建、应急部门培训主任武英文、培训科主任梅志丰展开了深入交流。曾子建提出,随着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线的扩建,企业对具备实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掌握“中文+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尤其在员工技能提升、岗前系统化培训等方面存在大量缺口。孙承武表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充分发挥在语言与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力破解人才发展瓶颈。

11月19日,考察团一行来到格林美IGIP园区,与园区推进办常务副主任、常务副总经理金国泉,推进办副主任、副总经理王守荣,推进办副主任、副总经理兼印尼人事总监ricco 林茂彬,中方人事经理王佳玲,印尼人事经理hanif等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洽谈。金国泉介绍了锂电池全产业链建设进展,提出在湿法冶炼技术、电池材料研发等领域,急需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跨文化沟通的人才,同时希望联合高校开展定制化培训,提升本土员工职业技能。孙承武表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将与企业一道,共同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双轨培养模式,为园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双方就联合开发培训课程达成了初步意向。

11月20日,考察团队来到华宝园区,与园区副总经理高春华、行政综合部经理汪炜杰、印尼人事部培训科主任Ricky Hermawan、行政综合部培训专员杨柳青等代表展开了交谈。高春华提出,随着镍铁冶炼生产线的推进,技能型人才储备已成为保障项目投产的关键,尤其是语言类培训、冶金、新能源维修需求紧迫,期望能够与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围绕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展开探索。孙承武表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外事外语培训经验,可为园区量身打造“语言+技能”融合课程体系,提升员工综合竞争力。

11月21日上午,考察团在雅加达与中材国际印尼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纪建军、副总经理徐丙雷举行了会谈。

纪建军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规划。他指出,随着业务的多元化拓展,公司在工程技术服务、生产运维等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实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孙承武对此作出积极回应,他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重点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定向人才输送计划。经过深入交流,双方在教学资源开发、员工语言技能培训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并确立了“精准对接、按需服务、扎实落地”的合作原则,旨在推动合作项目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下午,考察团前往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向经济商务处参赞吴志伟汇报考察调研成果、合作共识及后续推进计划。吴参赞提到印尼语言与技能培训需求旺盛,尤其是镍铁冶炼方面亟需大量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商业化培训,并发挥商会优势,共同为印尼中资企业赋能助力。

本次访问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践行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职教出海”战略的关键一步,彰显了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学校将立足语言服务与职业技能培训核心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高校及中资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与共享,为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外民心相通贡献山外大力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