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清风故事我来讲”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学子传递新时代廉洁观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日前,在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的校园舞台上,学校2024级53班学子陈志骁以“清风两袖:新时代的廉洁之道”为主题分享感悟,从历史传承、当代实践、家风涵养与青春担当四个维度,解读“两袖清风”的深刻内涵,串联古贤清韵与当代廉行,呼吁青年学子以自律践行廉洁初心,让清廉之风浸润校园。

本期讲述者:2024级53班陈志骁

讲述主题:清风两袖:新时代的廉洁之道

几百年前,明代于谦曾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而这句话不仅是古代清官的精神写照,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追求的人生境界。现在,让我们从历史传承、当代实践、家风涵养和青春担当四个维度,探寻“清风两袖”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廉政文化史上,“两袖清风”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廉洁符号。明代名臣况钟初到苏州时,面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场潜规则,他选择“装糊涂”查实情,一个月内处决六名贪官,用“善恶簿”和“通关勘合簿”构建起制度防线,揭示了“法度严明”与“操守清白”的共生关系。这位“况青天”离任时,两袖清风,只带走一箱书籍和几件旧衣。这种廉洁传统不仅是道德自律的体现,更蕴含了权力制约的治理智慧——当制度规范与个人德行形成合力,便能构筑起拒腐防变的精神长城。

在新时代,“两袖清风”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云南省富源县纪委书记汪丽深入偏远山区解决群众出行问题,面对扶贫领域的“蝇贪”铁面无私,被百姓称为“人民的女儿”。这位女书记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两件物品:一面党旗和一本《廉洁自律准则》。她说:“这两样东西提醒我,清风两袖不是作秀,而是承诺。汪书记将党旗与《廉洁自律准则》作为精神坐标的坚守,揭示了新时代廉洁的核心要义:它既是”清贫的富有“的价值选择,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这种廉洁实践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效能,展现出共产党人”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家风是滋养“两袖清风”品格的深厚土壤,清廉精神通过文化基因实现代际传递。浙江省永康市廉风传承馆里,那些斑驳的家学牌匾无声诉说着:清廉不是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而是融入血脉的生活习惯。徐氏“耕读传家”的传家宝,不是金银玉器,而是一套线装《朱子家训》;阮氏“诚信勤俭”的传家宝,不是房产地契,而是一本记满收支的账本。家风如无形的根脉,在岁月里悄然生长,将清廉的品格扎进家族的血肉,让诚信的种子在代际间破土抽芽,撑起一片精神的家园。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做到在学术上坚守求真务实,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坦荡纯粹,通过细微处的自律(如合理支配开支、抵制学术不端)将清廉精神转化为生活习惯。“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这声警钟,应当长鸣在我们每个新时代青年的心头。当诱惑敲门时,愿我们都能像于谦那样,以“清风两袖”的决绝,回答青春的叩问!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以历史为镜,以实践为基,以家风为养,共同守护这“两袖清风”的精神品格,让清廉之风吹遍新时代的校园!

来源:济南西城实验中学

通讯员:谢宜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