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大学举办第五届“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活动终评会议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月1日至2日,第五届“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活动终评会议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承办。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蒲方,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荟,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彭丽,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吴晓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峰,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孙志鸿,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副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白晓炜,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董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宋阳等专家及青年学者代表出席活动。会议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蒲方主持,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威海)院长安宁出席会议并致辞。

安宁在致辞中代表山东大学,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专家学者的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安宁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以及艺术学院的概况。他表示,“华乐杯”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的重要平台,其意义不仅在于评选与竞技,更在于通过对作品的深度解读与理论辨析,引导创作、提升审美、繁荣理论,为民族音乐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思想的活力。这既是对传统的回望与坚守,也是对未来的开拓与引领。此次“华乐杯”终评活动选择在山东大学举办,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与各界同仁交流合作搭建了宝贵平台,更为广大青年学者提供了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机遇。

吴玉霞代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对各位专家、选手表示欢迎,对主办单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表示感谢。她指出,第五届“华乐杯”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论征文活动终评会议落地山大,正是要依托这片学术沃土,以浩然之气涵养艺术学子的评论风骨;以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的攀岩精神,探索民乐艺术的未来之路。“华乐杯”是民族音乐界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深度和学养深度的提升,探讨民乐理论与评论,激发思想火花,包括演绎风格的剖析、原创新作的建议、民乐教育的反思及数字时代传播路径的构想,以期推动民乐艺术的发展。

“华乐杯”终评活动秉承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与开放多元的研究视野,鼓励青年学者立足民族音乐评论实践,深入探讨中国民族器乐作品在创作理念、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中的多重价值,既是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民族音乐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活动为期两天,来自各地的16位青年学者依次进行了论文宣讲,内容涵盖“非遗音乐的当代表达”“民族管弦乐的艺术创新”“传统乐曲的现代转译”等多个主题,展现了当代青年评论者对民族音乐审美、文化意象及评论话语的深入思考,第五届“华乐杯”专设了“齐鲁风格”民乐作品组,针对利用山东传统音乐因素的当代音乐创作进行评论。与会专家在聆听论文汇报后,对作品的评论视角及理论深度进行了细致点评,并就民族音乐评论的学科建设、方法创新与理论体系拓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为青年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民族音乐理论评论研究事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