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教研破壁垒 联盟深耕聚同心 济钢高中、济南一中、济南二中语文组进行跨校教研

教育
关注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校际教科研交流合作,10月16日,济钢高中、济南一中、济南二中、济南七中四所高中语文东部联盟校携手开展“名校同教研,画好同心圆”教研活动,聚焦新高考学科教学质量研究,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教研是三校(一中、济钢、二中)教研共同体成立的展示活动,也是高中语文东部联盟(济钢高中、济南一中、济南二中、济南七中)的一次跨校教研实践。活动由济南二中教导处副主任朱子钰主持,济南二中校长何仲明、副校长王莎莎,济钢高中、济南一中、济南二中、济南七中语文教师参加活动。

活动以济南二中语文组陈学文老师的《文言文复习之教考衔接》公开课拉开序幕。陈老师以《种树郭橐驼传》和《石钟山记》的复习为例,紧扣文言知识点与高考语文文言文考查方式,创新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出高考题、讲高考题,同时深挖两课深层文化观念,传授学生将其作为作文素材运用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研员武青山老师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陈学文老师的课学生主体性体现鲜明,基础知识复习采用诊断式教学,以数据为支撑,针对性讲解难点;学生出题并讲解命题思路,有助于把握出题人意识,锻炼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思维层面总结复习规律。在教考衔接上,这是一次创新尝试,让学生从答题人角度转换为出题人角度,能更全面把握复习内容;教学设计“由读而悟,由悟到写”,抓住了读写一体的关键。同时,武老师也针对本节课知识结构化和思维条理性提出了改善建议。

教研员葛浩老师认为,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具备课堂活力、学习动力和备考研力,陈老师的课在学习方法、思维意识等方面均有创新,完成了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的环节,是一个以生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能力为主的课堂,践行“实践求活、学习求法、生活求通”,助力学生完成对生活的思考。
随后,葛浩老师作了题为“关于语文教考衔接的浅思”的报告,分享他在教考衔接方面的思考与探究成果。他从2023和2024年新课标卷对教材内容的间接考查,到2025年考题的直接关联展开分析,强调2026年备考更应注重教考衔接,要关联教材作者,呼应教材学习任务,尤其关注几年来暂时未考到的单元学习任务和单元作文主题。他指出,革命文化小说是最常考的学习任务群,但备考也需关注现代诗歌阅读、戏剧阅读、外国小说阅读,文言文阅读依旧是重中之重;作文方面,积累教材内容、活用教材素材、加强读写结合、提升阅读理解力是有效备考方式。报告最后,葛老师通过温儒敏和赵静宇的文章,建议与会老师从“浅知识关联”走向“深思维、多维度、强素养衔接”,更注重对教材文本的深度理解与运用。




跨校教研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这样的联盟深耕,各校教师得以在教科研交流中碰撞思想、共同成长,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为推动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画出教育发展的最美“同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