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睛彩重阳 全国白内障日大科普】老花白内障的症状、时机与手术全解读

商讯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白内障作为中老年人群首要致盲性眼病,其治疗理念正从实现“看得见”的基础目标,全面迈向“看得清、看得舒适、看得持久”的视觉质量新阶段。在这一进程中,老花眼与白内障共存的“老花白内障”问题,因其普遍性和对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值此人工晶状体国家集采政策实施一周年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为积极响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提出的“持续提升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号召,新浪健康特别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徐帆主任,就‘老花白内障的典型症状、手术时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徐帆主任介绍,白内障本质是眼睛内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其主要症状包括:

核心症状:视物模糊,如同透过起雾的玻璃看东西。

其他典型表现:由于混浊不均,可能导致看东西有光晕、重影,或感觉颜色变暗、发黄。

关于白内障手术时机,徐主任强调,现代眼科医学已不再建议患者等待白内障“成熟”后再手术:

手术指征:当视力下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或矫正视力≤0.3时,即可考虑手术。

为何不宜等待:过熟的白内障会大幅增加手术难度,并可能引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手术是当前国际公认唯一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式:

眼药水无效:目前尚无眼药水被证实能有效逆转晶状体混浊,长期使用还可能带来眼表损伤。

主流手术方式:临床广泛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更精准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该手术属于微创操作,通过约2-3毫米的微小切口,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吸除,再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从而实现视觉质量的恢复与提升。

徐主任最后总结道,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已成为一项成熟、安全且高效的视力恢复手段。中老年人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树立积极治疗的正确观念,及早就诊、科学评估,避免因延误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或引发其他眼部问题。在重阳佳节这个尊老敬老的日子里,也呼吁子女更多关注父母的视觉健康,愿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力,安享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