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赋能·三维融合”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筑梦育人新阵地

教育
关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主线,创新构建育人体系。通过将党建工作全方位嵌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形成“文化传承-思政教育-先锋实践”的育人闭环,实现学生工作质的突破,为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图1“党建赋能·三维融合”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筑梦育人新阵地做法概要图
一、聚焦党建赋能,完善体制机制,筑牢品牌根基
完善工作体系,落实实践方案。学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依托“山小商”一站式学生社区,成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功能型党组织,推进党建进楼宇、进宿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引领体系。结合“工作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三级材料,有机制、有计划、有记录开展党建引领下的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专业特色、社区特点的文化品牌。
深化部门协同,构建育人矩阵。学校建立“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将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推动功能型党总支协同各部门开展学生活动。12个功能型党支部协同心理健康中心、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及后勤部门打造全员育人矩阵,成立“山小商”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和学生社区延展特色空间,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
压实一线规则,激活神经末梢。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以“七进”行动为抓手,下沉社区一线开展沉浸式服务,通过进宿舍摸实情、进讲堂解困惑、进网络听心声、进社团促成长、进食堂察冷暖、进课堂抓质量、进班级强根基,构建零距离育人新格局。各教学系部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链条,明确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最后一公里指挥官”定位,打造党建带团建联动机制,推动组织根系向下扎深、服务触角向前延伸,真正让党建神经末梢在基层一线灵敏传导、高效响应。
二、融合商院特色,聚焦“三维融合”,促进“三新进阶”
学校立足商科育人特色,以党建赋能为源动力,通过“党建+文化传承”“党建+思政教育”“党建+先锋实践”三维深度互嵌,培育“重义·精商”山商特色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建+文化传承,构造“红商融合”新圈层。深挖中华优秀商文化中“诚信为本、义利兼顾”的精神内核,将传统商道智慧与新时代党员修养相结合,打造鲁商文化博物馆实景教学空间,通过“商文化校园剧本杀”“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商文化魅力,在传统技艺的熏陶中,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文化符号中感悟“为商重德、为党尽责”的价值共鸣。
党建+思政教育,塑造育人新格局。以日常思政教育为抓手,构建“浸润式”育人生态。借助“山商下午茶”线上线下双途径维护学生权益,学校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走入学生群体,聆听学生需求、收集学生诉求,形成“即诉即办、未诉已办”机制。常态化开展“青春榜样说”,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定期举办“社区讲堂”,邀请教师党员每周进驻社区开展谈心谈话,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思政育人新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政策结合,“解困”与“育心”相结合,创新育人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问题求解”,提升社区实效性。
党建+先锋实践,激活实践新动能。构建“党员领题-支部攻坚-社区落地”闭环机制,围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社区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孵化“党建+冷链助农:赋能生鲜产销”“党建+汉服:红色直播间弘扬传统文化”“党员‘智’造者:激活装备研发红色动能”等项目。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将志愿服务、扶贫助企等行动转化为思政要素,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党性,发挥模范作用。
三、把握育人主线,培育标杆典型,社区成果多样
“一站式”学生社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文化”为核心育人主线,深度融合校内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在平台建设、标杆典型、学生成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多样化、高质量的社区育人成果。
融合多种特色,搭建育人平台。整合社区资源与特色打造党史教育基地、鲁商博物馆、思政发展中心三大育人平台。全年开展“商科+思政”特色党课56场、培育“红色鲁商”实践项目23个、将党建阵地由单一展示升级为综合育人平台。
培育标杆典型,打造育人示范。社区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获评“山东党建示范高校”和首批“山东省属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国家级平台建设中取得突破,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高职6所)、“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中心”(全国高职唯一)和“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高职唯一)。孕育的“悦享动育人”社区、“书香”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社区获评“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社区案例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典型案例库。
学生全面成长,彰显社会担当。社区构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工作坊”三级管理体系,组建思政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党员三级队伍,夯实组织基础。培养学生党史讲解员200余人,接待校内外参观40000余人次;培育省级“阅读推广人”5名,形成可复制推广育人模式。聚焦功能型党支部特色,实施“产业命题、师生揭榜”项目化驱动,在“挑战杯”、创新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成果,实现党建引领从“价值塑造”到“实践创造”的跨越升级,彰显高职教育社会价值,赋能学生锚定国家需求成长为时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