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e念思计”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教育
关注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e 念思计”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响应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奔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聂家峪村,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深度参与乡村厕所革命智慧化建设,用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科技赋能,筑牢乡厕管护数字基石
实践团聚焦聂家峪农改厕智慧化管理领域,首要任务是助力博山区农改厕智慧管护中心优化升级管理系统。团队结合专业所长开展技术攻坚,开发数据清洗工具梳理设施数据,提升信息准确性;简化农户报修界面并增加图文指引,方便老年村民操作;规范维修记录管理模块,实现报修、派单、完工、评价全流程数字化追踪,提升管护效率。
针对系统交互复杂、页面适配不足等问题,在导师王蒙指导下,团队连夜重构代码架构、优化模块衔接,使管理平台与乡村实际需求高效适配,让数字技术成为基层厕改管护的“好帮手”。
创新探索,解锁粪污治理资源化路径
完成管护平台优化后,实践团走进博山区源泉村粪污处理中转站,实地探寻数字化赋能下的粪污资源化利用。
中转站通过“三级发酵转化”模式实现粪污变资源,经不同发酵阶段处理后,粪污最终转化为液态菌肥,通过管网输送至农田实现水肥一体化。团队成员跟踪记录关键数据,直观理解数字化平台如何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保障处理效率与菌肥质量。当看到“废弃物”变成“生态肥”,大家真切感受到,数字技术不仅是屏幕上的数据流,更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转换器”,让“麻烦事”成了“金疙瘩”。
青春担当,书写乡村振兴实践答卷
此次实践中,“e念思计”团队用专业技术为乡村办实事。优化的智慧管护系统让厕改管理更高效,老年村民也能轻松报修;数字化粪污处理模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为农田灌溉提供优质菌肥。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更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青春的力量在实践中绽放,青年的担当在奉献中彰显。实践团以代码编织乡村治理新网络,用创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与担当。
(通讯员 赵志腾、李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