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e念思计”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以青春之力绘振兴画卷

教育
关注蝉鸣渐起,夏日正盛。7月3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e念思计”数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奔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聂家峪村,开启“青春作笔书乡韵,实干为墨绘振兴”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延续“e老e小e乡村”实践主题,聚焦老幼群体需求、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及文旅资源开发工作方向,用专业所长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e老|温情护航,让银龄沐浴数智暖阳
实践团以“温情护航银龄”为核心深入开展“e老”服务。他们首先走访84岁老党员阚金生,聆听其“党员要让乡亲过好日子”的初心故事,这让成员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扎根基层的意义。同时,团队走进村民家中,一方面用通俗语言揭露网络诈骗套路,手把手教老人识别陷阱,开展“方言转普通话”推广活动,助力银龄群体更好融入数字时代;另一方面为老人量血压、检修失灵家电、修复老照片,以技术与温情守护老人晚年生活,切实将“把学问做进百姓家”落到实处。
e小|科技播种,点亮乡村孩童的智慧梦
篝火晚会成了播撒科技种子的舞台。实践团带来的机器人舞蹈、机器车表演,让村里孩子感受到科技魅力。互动环节中,成员们耐心解答孩子们对智能设备的好奇与追问,通过趣味演示讲解基础科学原理。这场科技盛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为乡村未来埋下科技的希望,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与前沿技术充满向往。
e乡村|数智为笔,绘就乡野新图景
作为此次实践的重点,“e乡村”行动聚焦聂家峪村发展痛点。调研发现,该村“鲁中印象・聂家峪”农文旅综合体虽为支柱产业,但因知名度有限,影响力仅局限于周边区域。实践团依托软件技术专业优势,决定开发“云游聂家峪”微信小程序,以VR全景技术打破地域宣传壁垒。
在导师带领下,成员们扛着鱼眼镜头、全景云台等设备穿梭于村落,对民宿内5个典型功能区、6处网红打卡地、11类特色主题房进行分区分组拍摄,在周边21个观景点架设设备,10余次调整拍摄高度以还原“开窗见山”的沉浸体验。三天累计拍摄万余张全景照片,经技术处理生成720°交互数字元素。开发阶段,团队以JS与Java技术为基石,编写适配代码优化VR影像流畅度,调试 “点击查看景点详情”“路线导览”等实用功能,强化数据加密传输机制。面对VR全景加载卡顿、部分老设备兼容性不足等问题,通过优化影像压缩算法、增加低配置模式等方式逐个破解。7月11日,小程序正式上线,全方位呈现村落自然景致与农文旅综合体特色,为乡村推广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温情守护银龄到启迪孩童梦想,从破解文旅宣传难题到打造数字推广平台,“e念思计”实践团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他们以代码为笔,以乡土为纸,在聂家峪村的振兴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青春印记。这场实践不仅是数字技术与乡村需求的深度耦合,更彰显了青年学子“把学问做进乡土里”的担当,让数字火种在乡土燎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智慧与实践活力。
(通讯员 赵志腾、李海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