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听烟台职业学院四位“优秀校友”讲述,人生如何向光而行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从扎根一线的技术尖兵到深耕学术的科研达人,从西部边疆的基层骨干到闯荡国际的行业先锋,一批批烟职人用奋斗书写着精彩人生。多年来,烟台职业学院始终秉持“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理念,以扎实的技能培养、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子铺就多元成才之路。

日前,记者采访了四位烟台职业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聆听他们在母校培育下的成长故事。

王再超:用工匠精神锻造“中国智造”名片

2005年,怀揣技术报国梦的王再超踏入烟台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堂。这个在实训车间里反复打磨零件的少年,一路追梦,成长为杰瑞新能源再生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环保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带领团队让“中国技术标准”扎根中东沙漠。

在校期间,他多次荣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那时老师常说,技术容不得半点马虎,就像数控编程的每一个代码都不能出错。”王再超始终记得实训课上,老师拿着游标卡尺逐件检查工件的严谨模样。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基因,成为他日后闯荡的底气。

2007年毕业后,王再超从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一线技术员做起,三年间在高强度生产中练就过硬本领。2010年加入杰瑞集团后,他从操作手逐步成长为环保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九度获得集团股权激励,还获赠轿车奖励。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在印尼湿热的原始森林,成功安装应用中国环保装备,创新方案让效率翻倍,助力当地油田实现“零排放”;在科威特50℃的酷热沙漠,连续奋战120天完成关键环保工程,让“中国标准”在中东落地生根。从东北大庆到新疆戈壁,从广西山区到海外工地,他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的担当。

“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数控代码,更是‘问题必有解’的破局思维。”王再超说,正是烟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他在面对技术壁垒时总能找到突破口。如今,他带领团队突破10余项技术壁垒,成为中国环保装备走向世界的践行者。

李梦程从专科生到硕士生导师攀登者

“从烟职出发的每一步,都算数。”这是李梦程追梦之路的生动写照。这位如今站在曲阜师范大学讲台上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十六年前还是烟台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专科生。

2009年入学时,李梦程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她总坐在第一排,课后抱着专业书泡在图书馆,实训室里反复练习导游讲解直到深夜。“老师说导游不仅要会背词,更要懂文化、善沟通。”这种注重实践的培养理念,让她在全国旅游院校导游大赛中斩获三等奖。

专科三年,她不仅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埋下继续深造的种子。“学校‘以赛促教’的氛围感染着我,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天花板。”2012年,李梦程顺利考入山东工商学院专升本,之后又先后拿下鲁东大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她更是将烟职培养的实践思维融入科研,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级奖项,还拿下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今的李梦程完成从专科生到高校讲师的华丽蜕变,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她主持3项省市级课题,参与6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参与发表SCI、S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等20余篇,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烟职给我的不是终点,而是起跳的支点。”李梦程在烟台职业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上分享,母校教会她“向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从导游大赛舞台到学术论坛讲台,她用持续奋斗证明:职业教育的起点,同样能通向学术的高峰。

孙允琨在西部大地书写青春答卷

“渤海之滨的三年,为我扎根天山脚下埋下伏笔。”2017年,烟台职业学院汽车新能源专业毕业生孙允琨,带着母校赋予的技能与热血,踏上西部计划的征程,奔赴新疆巴州尉犁县。

在校期间,孙允琨是个“技术迷”,常泡在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钻研电路原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故障排除方案。“老师说,技术要用到实处才算真本事。”这种务实精神,指引着他在西部基层扎下根来。

初到新疆,他从县委组织部的基础工作做起,很快主动请缨到古勒巴格乡巴西买里村。在村里,他发挥专业特长帮老乡检修农机电路,用实训课上学的“问题拆解法”调解邻里纠纷。烈日下带领村民铺完最后一段柏油路,深夜里逐户核算惠民补贴,葡萄架下和老乡们谋划合作社发展——这些看似琐碎的事,他做得格外认真。

八年间,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新能源汽车的课堂到塔克拉玛干边缘的乡村,孙允琨成长为古勒巴格乡副乡长、团委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得有次处理灌溉纠纷,突然想起专业课老师说‘复杂问题拆成小步骤’,果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笑着说,烟职培养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基层工作中屡试不爽。

如今,作为乡团委书记的他,仍常和学弟学妹分享:“母校‘强能’是教会我们动手做事,‘修身’是让我们懂得为何而做。”从烟台到新疆,从汽车电路到乡村治理,孙允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西部热土上书写着烟职人的担当。

李文龙在东南亚绽放光彩的“跨国创业者”

从烟台职业学院的实训室到菲律宾的商贸市场,2012届皮革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李文龙,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基层采购员到跨国企业董事长的蜕变,更成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9年踏入烟职校园,李文龙便将“技能是立身之本”刻在心里。他潜心钻研箱包设计、材料工艺等课程,多次斩获校奖学金,获评“三好学生”。作为系学生会主席,他带领同学开展多项创新工作,凭借出色表现拿下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烟职教会我,既要练硬本领,更要担起责任。”他常说,母校赋予的不仅是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和迎难而上的品格。

毕业后,李文龙入职青岛佑兴集团,投身对非洲的鞋服外贸采购。面对复杂的非洲市场,他用在校练就的皮革材料鉴别、成本核算技能快速站稳脚跟,带领团队深入闽浙粤工厂调研,创新“模块化采购”模式,三年内推动部门业绩增长40%,助力集团打开非洲新兴市场。2018年,他跳出舒适区闯荡东南亚,第一次走出国门并在当地创建自己的商贸公司,负责新加坡品牌“艾雪”在菲律宾5个省区的运营。从零起步搭建销售网络,他白天走访偏远村镇调研消费习惯,夜晚自学东南亚市场法规和当地的语言。凭借“中国速度”与“职教人”的韧性,短短两年内实现品牌市场占有率从0到25%的突破,目前已是菲律宾冰淇淋第二品牌。

事业有成的他从未忘记“达则兼济天下”。十年来,他持续帮扶当地弱势群体:从捐太阳能灯和大米,到给孤儿院送奶粉,从义务到华文学校教中文,到为困难员工捐建屋舍,被当地称为“中国暖阳”,团队收到中国驻菲大使馆感谢信。“每个海外华人都是国家的名片。”李文龙说,正是母校培育的技能与情怀,让他在异国既能闯市场,又能传温情。如今,他的故事成为烟职学子“从校园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轨迹,正是烟台职业学院“多元育人、因材施教”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技能可以锻造匠心,知识能够铺就通途,情怀足以点亮人生。从烟职走出的学子们,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业,都带着母校赋予的“工匠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成果的最佳代言人。

(通讯员 宫珮珊 孙梦佳)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