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教出海到零碳合作的“烟职方案”

教育
关注6月19日至20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驻华大使文森特・西瓦斯一行踏上了烟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专程访问烟台职业学院,开启了中密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大使一行参观了学校产教融合工程中心,沉浸式体验了学校的实训设施和教学场景,感受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国际化办学环境,对烟台职业学院在国际教育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溯今年3月,烟台职业学院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中国烟台-太平洋岛国零碳合作对接见面会上推介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方案,得到了太平洋岛国驻华大使们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部署,从搭建海外办学平台到推动零碳合作,从培养国际化人才到建设区域国别智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连接产业的桥梁作用,以高质量国际交流“小切口”,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大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职教扬帆出海
构建多元交流桥梁
日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职教出海”、非遗成果转化案例名单,烟台职业学院《打造“班・墨学院”建设新标杆、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新典范》脱颖而出,入选全国27个“职教出海”典型案例。这一成绩背后,是学校深耕职业教育国际化、搭建中外交流立体桥梁的生动实践。

从东南亚的热带岛屿到非洲的广袤大陆,烟台职业学院以“授人以渔”的理念,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播撒全球。学校以提升合作国家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出发点,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成立中巴和中马国际学院2所海外分校以及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越南3所“班·墨学院”,建设马来西亚、尼日利亚2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泰国等多个国家成立海外培训中心,多渠道开展“中文+技能”培训,累计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培养本土技能人才2万余人次。
在马来西亚,学校突出“中文+技能”特色,为马来西亚职业教育委员会选派的22名来华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新能源汽车检修培训,培训效果获得所有学员的一致认可;
在巴基斯坦,学校围绕当地电力短缺等经济痛点问题,输出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课程标准,同时聚焦中华园供应链集团等中资企业“走出去”需求,设计“中文+职业技能”本土员工培训课程,建成物流产学研培训基地,为巴基斯坦员工提供物流知识培训100余人次;

在尼日利亚,学校联合国内12所高校为尼日利亚开发职业标准、落地专业教学标准,并为首批5名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信息通信技术、铁路工程、焊接与制造、生物制药等技术培训。
这些海外站点不仅是技能传授的课堂,更成为中外职教合作的“桥头堡”。
搭建交流平台,学校同样步履不停。从马来西亚“知行研讨”教育交流活动上的经验碰撞,到中越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暨中越职业教育共同体成立大会的深度合作,一场场国际盛会打破地域壁垒,让职业教育智慧在全球流动。而“汉语桥”“未来职业之星”等22场国际研学活动,则为300余名境外学子打开了认识中国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窗口。40余所海外高校的紧密合作、130余名教师的跨国访学,让“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奔赴,架起文化互鉴的坚实桥梁。
职教赋能零碳
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山东正全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烟台率先发力,牵头发布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今年3月20日,一场聚焦零碳合作的重要活动在北京举行。由外交部美大司指导、烟台市政府主办的烟台—太平洋岛国零碳合作对接见面会,吸引了汤加王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萨摩亚独立国、瓦努阿图共和国、所罗门群岛、瑙鲁共和国等7个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以及组织、机构、智库、企业代表等80余人参加。
这场高规格的对接会上,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作为唯一高校代表,精心推介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方案,从学生来华留学、教师来华访学、学生来华研学、职业技能培训、绿色发展研究等六大领域向世界发出邀请,期待与太平洋岛国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在全球气候治理、零碳达成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这一邀约背后,是学校对绿色低碳的深刻思考与主动担当。通过职业教育的独特视角,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国际合作,不仅能为太平洋岛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更有望在零碳目标达成、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助力“零碳”,职教何为?学校围绕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倡议,赴马来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等岛屿国家推介职业教育合作,推动加勒比海地区最著名的学府——西印度大学加入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与巴巴多斯普雷斯科德理工学院、格林纳达玛丽秀社区大学、马来西亚林肯大学等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组织当地教师来华开展培训。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学校在“零碳”学术探索上也同步发力,成果丰硕。承接《长岛零碳岛建设白皮书》内容撰写工作,涵盖长岛风能开发、海草床碳汇、低碳交通体系等核心内容。成功申报立项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成就及趋势研究》等国家级课题1项,累计立项省级以上课题5项。《关于全球岛屿国家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等3项调研成果获得烟台市领导批示,2项调研分别获得2024年度烟台市政府系统调研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首所招收留学生职校
多维度融合育英才
作为烟台市第一所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职院校,烟台职业学院深耕国际教育领域,通过多维度创新探索,描绘出一幅文化交融、硕果累累的育人画卷。
学校在课程改革、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持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融语言、文化、技能“三位一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格局。为保障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专门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配备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教育规则的专业团队;同时,打造“一站式”国际服务中心,为留学生成长注入温度和能量。凭借出色的教育实力,学校成功入选山东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立项院校。
目前,学校开设动漫制作、国际商务、电气自动化、旅游管理、汉语言等5个留学生专业,已累计培养来自越南、泰国、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子相聚一堂,开启逐梦之旅。

文化交流是学校留学生教育的一大特色。“国际中文日”“月圆中秋,情满中外”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不仅为留学生们搭建起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也成为增进知华、爱华、友华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中,“国际中文日”活动更是凭借其新颖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获得教育部语合中心官媒的宣传报道。每逢端午、元旦等传统节日,留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运动会、计算机比赛、书写比赛等文体活动,让留学生们在竞技与合作中,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跨文化领域的深度交融。

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该校留学生同样表现亮眼,不断书写新的辉煌。2024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2位留学生凭借精彩表现分获二、三等奖,3位留学生教师也在省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赛道决赛(区域赛)中,19名国际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稳定的临场发挥,实现全员获奖,在4个赛项中一举斩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获奖率100%。在全国赛的激烈角逐中,留学生丽樱更是脱颖而出,荣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创下学校在该领域赛项的历史性突破。
中外合作办学
“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
5月,烟台职业学院举行岭南大学联合学院揭牌仪式暨国际化人才培养专场留学宣讲会,一场关于中韩职业教育深度合作的新征程就此拉开大幕。

此次揭牌的岭南大学联合学院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烟台市高职院校中首个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山东省高职院校与韩国高校携手共建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为中韩双方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标志着学校国际办学工作开辟了新路径、迈上了新台阶。
烟台职业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双向互动。学校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了岭南大学联合学院,学校还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生达370人。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学校精心构建起接轨国际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入国际化的教育管理与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兼具扎实专业技能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合作项目的助力下,烟台职业学院学生的国际化学习体验亮点频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学生的出国交换比例尤为突出,领跑校内各专业。这些学生积极参与学期/学年制的海外交换学习项目,出国交换学生人数于在校生中的占比高居首位。
参与交换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国际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
从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桥梁,到以科研成果赋能政府决策;从提炼特色发展模式,到助力国际零碳岛建设,烟台职业学院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持续突破、亮点频出。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表示,学校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教育事业的舞台上,奏响更多激昂奋进的“烟职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