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为青年学生讲授思政课

教育
关注日前,山东农业大学校领导先后走进课堂,用深刻的学理、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为全校青年学生带来了一堂堂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思政课,勉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使命,主动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月19日上午,动科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党委书记徐剑波走进报告厅,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大力量》为题,为动科学院师生代表讲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政课。

徐剑波根据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侧重点,从四个阶段讲解了中央涉农一号文件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围绕出台背景、出台意义、核心内容和文件亮点,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读。徐剑波表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广大师生要全面总结中央涉农一号文件演进历程的基本经验,全面学习领会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髓要义,立足自身,把握重点,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徐剑波向听课师生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实践与探索。他表示,多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光荣使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在全面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征程中奋勇前进。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关键,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坚持以人才引育为要务,打造高水准师资队伍;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对外开放为支撑,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准,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了山农力量。

徐剑波对青年学生提出希望与要求。他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希望青年学生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学深悟透,做中央一号文件的“解读者”;躬身实践,做乡村振兴的“实干家”;科技赋能,做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传承文化,做乡村文明的“弘扬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伟大实践中,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属于青年人的青春之花,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6月19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冷畅俭走进麦澜楼519教室,以《深耕希望田野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讲述了思政课。

冷畅俭带领师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三农”问题的理论价值,介绍了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说,“三农”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议题,始终贯穿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征程,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从立党立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头为新时代“三农”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全面总结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变化基本经验,为持续推进“三农”工作提供思想启迪和路径指引。要全力将现代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数字赋能为手段,助力构建科学高效、协同共治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冷畅俭勉励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传播者。要提升专业素养,树立跨学科融合思维,掌握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练就过硬本领,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者。要扎根乡村沃野,弘扬“三农”情怀,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时代新人。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做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探索者。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做农业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贡献者。

其他学校领导、党委常委也纷纷走进课堂,为广大青年学生讲授了一堂堂生动而又深刻的思政课。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勇担强农兴农历史使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绩,回馈学校领导老师的培养和厚望,成长为学有所长、干有所成、不负众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