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三中:当数字技术遇上物理教育

教育
关注当AI技术邂逅纸张力学,当数字化实验碰撞传统物理课堂,一场充满科技感与创造力的学科盛宴在济南三中多彩学科节精彩上演。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在AI纸构挑战赛、DIS实验技能比赛的舞台上,用智慧与创意诠释物理学科的无限可能,为春日校园注入澎湃的科学活力。
AI纸构挑战赛:一张纸的“智能变形记”
“一张A4纸能承重多少?”高一学子给出了颠覆性答案。作为本次学科节的“明星项目”,“牛顿实验室:AI纸构挑战赛”将AI工具深度融入结构力学探究,打造了一场“科技与力学共舞”的创新实践。
准备阶段,同学们借助豆包、deepseek等工具生成设计草图,从“仿生蜂巢结构”到“立体桁架体系”,创意设计层出不穷。“原来物理实验可以在AI完成模拟优化!”同学们不禁感慨道,“AI就像我的‘虚拟助手’,帮我发现了设计中忽略的力学细节。”
比赛现场,每班4名选手仅用10张A4纸、1瓶胶水,在40分钟内完成从设计到搭建的全流程,“三棱柱嵌套结构”“螺旋承重柱”等创意设计轮番亮相,最终,高一(5)班团队设计的“蜂窝状立体框架”摘得“极限承重奖”。
DIS实验技能比赛:数字化浪潮下的精准探索
在高二年级的DIS实验技能比赛现场,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等设备带领学生走进数字化实验的精准世界。
为让学生熟练掌握DIS技术,学校提前通过Pad推送20余个实验操作视频,涵盖传感器校准、数据采集等核心技能。场地熟悉环节中,同学们专业的调试设备、预演流程,进行了充分准备。
在比赛中,有的团队用光电门传感器捕捉单摆简谐运动时间,有的通过压强传感器绘制气体状态变化曲线,最引人注目的是高二(6)班团队,他们在“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时,创新性地采用“等温过程分段测量法”,并利用Excel趋势线拟合数据,其绘制的P-1/V图像线性度高度吻合,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
济南三中多彩学科节是学校“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关于未来教育的生动探索。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者”向“创新实践者”的角色转变,更是学校落实“培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育人目标的有力注脚。未来已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济南三中正以学科节为支点,撬动更具生命力的物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赋能”中遇见更精彩的科学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