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在延边热土书写青春答卷——记泰山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孔杰的基层成长故事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编者按: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有一群怀揣梦想与激情的青年,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于“西部计划”,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泰山学院自2003年启动西部计划招募工作以来,已累计招募志愿者200余名,分别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吉林等地上岗服务。志愿者们在服务地从事支教、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等志愿服务,他们以实干践行使命,用奉献诠释担当,为西部地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2024年7月,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孔杰,带着青春的憧憬与热忱,踏上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龙井市开山屯镇子洞村的土地,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近一年来,他以乡村建设助理的身份扎根基层,在服务中淬炼成长,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从迷茫到坚定的青春答卷

毕业前夕,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孔杰曾深感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关于“西部计划”的宣传点燃了他的热情。“通过研读政策文件和往届志愿者的故事,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青年成长的舞台。”他回忆道。2024年5月,他毅然提交报名申请,选择将青春融入乡村振兴的浪潮。“青年人的选择只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才能书写绚丽的篇章。”孔杰说。

在乡土中锤炼本领

作为乡村建设助理,孔杰的主要任务是参与防返贫动态监测。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他与同事分组走访子洞村1-8组的454户农户,通过线下入户、线上电联、村级研判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记录村民收入来源与生活状况。这项工作不仅让他全面掌握了农户的生活水平,更为政府和村委会制定防返贫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基层工作的复杂远超想象:方言沟通障碍、政策落实阻力、资源协调难题……但孔杰逐渐摸索出方法。“学会用村民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政策,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他总结道。一年间,他的适应能力、沟通技巧和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四字背后的艰巨与意义。

  忘年交里的双向治愈

最令孔杰难忘的,是与一位脱贫户爷爷的深厚情谊。老人独居,儿子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境。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他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改善。“第一次入户时,他热情地拉着我聊天,眼里透着孤独。”此后,孔杰常抽空探望,带去生活用品,帮忙打扫院落,更多时候只是静静聆听老人讲述往事。这段经历让孔杰对乡村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更加珍惜与村民之间的情谊。“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扶贫政策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读懂了乡村的坚韧与希望。”这段跨越年龄的友谊,让孔杰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理解——它不仅是付出,更是心灵的滋养。

除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孔杰还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他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有效合作,如何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履历,更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外来者”到“自家人”

初到延边,朝鲜族文化的差异曾让孔杰感到陌生。他主动学习简单朝鲜语,参与传统节日,品尝冷面、打糕等美食,逐渐融入当地生活。“村民教我腌制泡菜,我帮他们用短视频宣传特产,这种互动让我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交融之美。”他笑着说。
    与此同时,他对乡村的认知也愈发深刻:“这里既有绿水青山的诗意,也有基础设施滞后的现实;村民淳朴乐观,但医疗、教育资源的短缺仍需关注。”这些观察让他学会以更辩证的视角看待发展问题。

致后来者的“青春指南”

作为“前辈”,孔杰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志愿服务是双向成长的过程。别低估平凡工作的价值——一次走访、一份表格,都可能改变他人的生活。”他特别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保持开放与包容,困难会变成成长的阶梯。这段经历终将成为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孔杰仍忙碌在子洞村的田间地头。他的故事,正是万千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以青春之名赴约,用脚步丈量土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芳华。

(通讯员:王慧青)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