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大学中华美德学堂在历城文博学校宣讲清明文化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早已成为维系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伦理的重要纽带。清明节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了浓厚的历史底蕴。2025年4月3日上午,由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以及历城区教育与体育局联合主办“美德历城‘中华美德学堂’”在历城区文博学校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李平生教授作《清明文化与中华美德》专题讲座。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金才,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常务副理事长葛青华,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延芳,历城区委宣传部副处级干部马本法,历城区文博学校有关领导及在校学生两百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历城区文博学校校长崔京琦主持。

葛青华在致辞中表示:在这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举办“清明文化与中华美德”宣讲活动,传递传统文化与青春校园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清新气息,不仅为清明节增添了浓郁醇厚的文化色彩,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了新的篇章。“中华美德学堂”邀请学术专家面向社会讲授中华文化,有利于展示国学魅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共同了解国学经典、弘扬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学堂走进基础教育校园,这既是美德教育体系的重要拓展与延伸,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创新实践与积极探索。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清明文化已跨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精神追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文化桥梁。中华美德蕴含着“冰清玉洁”的宝贵情操、“金玉满堂”的美好愿望,至圣先师孔子曾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价值理念,期待着同学们深刻领会“玉汝于成”“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以美玉为师,拥有如玉般美好的人生,将缅怀先人的情感升华为传承文明的自觉行动,从清明柳色中读懂家国情怀,在经典中涵养君子品格,成为“有根有魂”的新时代接班人。

李平生首先指出,通俗地讲,清明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缅怀祖先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时时提起感恩的心,知道我们的生命是从哪里来,从而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祀祖先,缅怀先烈,这是清明节的第一要义。然后,李平生分别从节气与节日的交融、清明节的由来、中国民俗的载体、中国美食的聚会、政治文化的体现、中华美德之体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清明”既是指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同时又是中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节日,这种将自然气候与人文内涵交融在一起的奇特情况是唯一的。李平生通过选取历史典故,生动地讲述了清明节的传统风俗和清明美食文化,包括扫墓祭祀、踏青、插柳、植树、蹴鞠、荡秋千、放风筝、蚕花会、禁火寒食、吃青团等传统风俗;又从清明文化的形成演变和与中华美德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讲述清明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隆重而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文化蕴含着的尊祖敬宗、述事继志、孝老爱亲的道德情怀;同时,清明期间的踏青、插柳、植树、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民俗活动,蕴含着人民群众走向自然、不负春光、圆满团聚、热爱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李平生表示,我们要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着中华美德的传统价值和现代意义,积极营造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节气、节日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最后,李平生强调,清明不仅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仪式,更是传承孝道、弘扬家国情怀的中华美德之体现。从清明文化可以升华到中华美德的精神内核——“仁义礼智信”铸就人格根基,“温良恭俭让”涵养处世风范,“忠孝廉耻勇”淬炼家国情怀,青少年借此可以润泽心灵的文化根系,激荡文化传承创新的精神回响,茁壮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崔京琦在总结中表示,葛青华先生的致辞情真意切,李平生教授的讲座声情并茂,同学们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气氛活跃。整个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观察社会,清晰地了解清明节日的风俗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活动有扎实的学术内涵,把传统文化讲得通俗易懂,展现了学者走出象牙塔的风采,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德进学校提供了生动示范,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期待着今后能够安排更多生动鲜活的接地气、冒热气、鼓士气的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据悉,为发挥山东大学人文资源丰富和历城文化底蕴深厚的互补优势,推进文化“两创”,弘扬中华美德,2022年6月山东大学与历城区委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美德历城”。该项目实施以来,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华美德教育学院为主体,先后联合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历城区委宣传部、历城区教育与体育局,共同举办“中华美德大讲堂”、“中华美德学堂”系列活动,已为审核合格的约400家企事单位、街道社区颁授了“中华美德学堂”牌匾。该活动聚焦“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专题,让学术走向社会,将文化融入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努力为打造美德历城做贡献,广泛获得了社会好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