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热血书写生命答卷:19岁大学生成为济南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两年无偿献血33次

教育
关注3月13日上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及自动化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栾宇翔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还有两个月才满20周岁的他,成为济南市第1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刷新了济南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年龄最小、捐献时年龄最小两项记录。

栾宇翔的公益之路始于母亲的潜移默化,从小他跟着妈妈帮助过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照顾过敬老院的老人,这些经历让他对公益有了很深的理解和热情。“有一次我在社区交流群里看到了一篇急需用血的求助信,但因为年龄不够,当时的我没能帮上忙,成为了心底的遗憾。”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又给了他很大触动,所以在18岁生日当天,栾宇翔鼓起勇气踏进献血车,兑现了儿时的梦想。
步入大学后,栾宇翔继续进行无偿献血的善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献血33次,总献血量12600ml,其中全血1次,血小板32次,为患者搭建起跨越生死的绿色通道。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同学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实现了温暖接力。“看到栾宇翔卷起袖子的样子,我们突然明白,平凡的善举也能创造生命奇迹。”

随着对献血知识的深入了解,栾宇翔逐渐认识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样是拯救生命的有效途径。2024年4月27日,栾宇翔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同年12月31日,栾宇翔接到了济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告知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我当时既惊讶又激动,因为通常配型成功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永远找不到合适的配型,所以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捐献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栾宇翔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调整作息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今年3月8日, 栾宇翔来到千佛山医院开始进行干细胞采集准备工作,经过四天动员剂的注射,于3月13日完成采集。躺在病床上的他笑着说:“和捐献血小板的感觉是一样的。”“想到自己的血液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热心公益,栾宇翔获得2023年度“山东省无偿献血爱心大学生”称号,同时先后被评为长清区2024年度防艾宣传工作优秀志愿者、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优秀校园记者”、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这些荣誉印证了他在思想引领、实践服务与个人成长中的多维突破。
据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李捷良介绍,学院自2003年至今已经组织了三百多场无偿献血活动,共一万三千余名师生加入,累计献血达到206万毫升,能为两千余名患者带来生命希望。2013年,学院教职工刘文涛成为济南市第一例高校教师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者,引发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也荣获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单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作为职业院校,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水平高超的大国工匠,也要培养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有志青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毅说道,“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实践课堂,依托‘七彩YOUNG光’志愿服务品牌体系,开展各种内涵丰富的志愿活动,让学生磨炼品格、涵养情怀、砥砺担当。”下一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发挥榜样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创新思政育人体系,优化育人模式,培养更多像栾宇翔一样有爱心、有责任担当的优秀青年学子。



(文/新浪山东 王璐 张晓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