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济南大学教授李伟峰: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李伟峰教授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交换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获得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谈起自己获得这一项目,李伟峰从自己的学术生涯开始讲起。2003年,26岁的李伟峰开始给本科生上《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起初是有些担忧的,学生们毕竟这么年轻,无法在一些问题上做到共情。慢慢地坚持下来,才会发现这门课程和这项研究的前瞻性。”李伟峰说。从此就开始了人口社会学、社会老年学的学术研究。教学与科研是相长的,它是大学教师的“一体两翼”,李伟峰抓住了这一“锁钥”,并且在研究中深入农村、居民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李伟峰教授介绍说,“时间银行”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凭借自身价值理念、社会交换、资源整合等优势,已从社会实验项目逐渐演变成国际运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养老照护、社会治理、社会融入、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1998年“时间银行”落地中国,其发展伊始便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结合并形成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被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推动“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

谈到该项目的学术与应用价值时,李伟峰教授说,加强“时间银行”养老研究的理论关怀,将西方理论框架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结合,致力寻求“时间银行”的本土解释与理解,增强供给者-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交换研究,突破“时间银行”养老“事/物”单维研究局限,还原“时间银行”养老研究中“人”的主体性;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持续跟踪研究和不同类型个案的比较研究,并开展全国抽样调查,强化“时间银行”养老研究的深度与宽度,深化“时间银行”整体的全面科学认识。

该研究致力于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丰富老年人社会资本,从供需两端激活长寿红利;加强社会资源的挖掘、集聚与再分配,完善第三次社会分配机制;翻转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促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传承互助志愿思想文化与敬老爱老助老美德,营造信任关怀社会风尚,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李伟峰教授说:“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局限于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时间银行’的研究就是让更多人,包括年轻人参与进来,利他与利己相结合,成为更广泛的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李伟峰多次参与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老龄问题等相关培训与督导,连续多年负责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济南)、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山东)等大型专业社会调查。这都为他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近年来,李伟峰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人口研究》《人口与发展》《民俗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论点摘编。先后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老龄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等20余项科研奖励。相关研究成果被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老龄委采信,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低调勤勉”的李伟峰教授在人口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播撒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为老龄化社会治理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撑。

(通讯员:刘珂珂  陈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