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招季|山东师范大学院系巡礼:音乐学院

高校
关注

▲音乐学院院长 魏凡俭
音乐与舞蹈学是一门融合音乐与舞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创新性、开拓性、时代性创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并能够从哲学层面掌握音乐、舞蹈艺术的文化学理念和创作性思维方式。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明确音乐、舞蹈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坚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德才兼备、既上得了讲台、又上得了舞台的一专多能型人才。2021年,学院音乐与舞蹈学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了山东省该学科零的突破,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报考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让我们共同成就优良的品德、精良的专业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能力,相信未来的你们定能成为祖国音乐与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01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山东师范学院艺体系,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艺术学科。1993年艺术系分为音乐系与美术系,2003年更名为音乐学院。建院73年来,学院始终与学校同频共振,砥砺前行,特别是在刘质平、李华萱、孙继南、刘再生、徐青茹、李海鸥等几代音苑人的破土起犁、拓荒求索下,学院积淀形成了现在的发展成就。
目前,学院设5系1部1所6中心1基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艺术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音乐学、舞蹈学、音乐表演)、1个校企合作办学本科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现有教职工94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571人,研究生306人,博士生5人。2011年,学院成立教学与艺术实践中心,下设音乐与舞蹈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合唱艺术教学实验中心、交响乐团实训中心、民族乐团实训中心、录音艺术实验室、舞蹈实训室、电脑音乐实验室、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综合训练仓等。2018年,获批山东民歌演唱与文化传承基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测评中心。2019年,成立山东省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成立山东师范大学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研究中心、舞蹈地理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成立山东师范大学黄河下游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音乐创作研究中心。

▲音乐厅

▲舞蹈房

▲排练厅

▲训练仓
02
学科专业优势
1996年获批山东省首个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获批山东省首个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9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1年获批山东省首批音乐与舞蹈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7年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等次,位居山东首位2018年获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2019年音乐学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培育)学科
2020年舞蹈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音乐表演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获批山东省首个音乐与舞蹈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
音乐与舞蹈学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6—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在全国开设该类专业的407所高校中名列第12位,被评为5星级专业,居山东省首位;2018年,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在全国首轮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被评为“C”类,位居全国师范院校第4位。音乐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舞蹈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同类专业第5名、被教育部确定为A++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在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音乐表演专业排名19,获得“A”,居山东省首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排名第二,获得“A+”,居山东首位。
03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6.8%,40岁以下教师占50%。其中,1人入选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2人评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被学校聘为“东岳学者”,1人获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获山东省文化创新与社会服务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90%以上教师曾在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专业赛事中获奖或担任评委,具有丰富的教学与指导经验。
04
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在CSSCI来源期刊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优秀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等省(部)级奖励60余项,获得全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1项,立项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山东省研究生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省级本科重点教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目前,学院已成为山东省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研究的重镇。
05人才培养
1。 美育引领,培养高质量美育教师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师范类高校多学科专业优质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打造跨学科美育课程模块,提升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连续31年举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和“教师专业汇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连续8届获山东省音乐舞蹈师生基本功比赛团体一等奖第1名,先后10次代表山东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2021年获团体一等奖,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完善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山东省学校美育教育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专业教师。

▲我院师生屡次代表山东省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协同育人,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学院以育人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国家级新媒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建立紧密合作,打造音乐教育教学、策划宣传与演出实践为一体的协同机制,推进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孵化了11个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5项。学生曾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赛金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第一名、“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百余项殊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喵吉卡艺术培训中心”自2018年成立以来,营业额逐年攀升,成为创新创业实地落地的典范。
3。音乐赋能,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学院积极服务社会需求,发挥专业优势,不断创新服务形式,积极融入社会、文化、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推动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师生排演多部优秀民族歌剧,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参与“教育强国”战略,连续多年实施国培、省培等音乐师资培养计划,先后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千余人;开展“乡村振兴”音乐支教活动,推动乡村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助力乡村美育教育振兴,共走进42所乡村小学,组建52支合唱团,惠及两万余名乡村留守儿童。
4。聚合资源,赢得良好就业反馈
学院连年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为毕业生搭建“供需桥”。聚合社会资源,与央视、省卫视、省文化馆建立常态合作机制;主动对接中小学基础教育及文化、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跟踪服务。近五年,学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80%,就业成效凸显。在麦可思《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报告》中,我院在培养定位达成、毕业要求达成、培养过程反馈、学生发展等方面均获得毕业生较高的反馈和评价,位居学校首位。
06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有近50%的教师有海外经历,曾与法国埃夫里大学、美国拿撒勒大学合作办学,为在校学生提供机会赴境外访问、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举办讲学与音乐会活动,师生多次组团赴美国、法国、巴西、肯尼亚、韩国等国家的孔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演出活动,为音乐和舞蹈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07
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院师生先后8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亚残运会开幕式演出、G20峰会文艺演出、7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8次受国家汉办委托赴国外孔子学院巡演与交流、2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民歌大会”、连续9年承担教育部等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任务、中央电视台建军90周年“心连心”慰问演出、建国70周年“奋斗吧!中华儿女”大型文艺汇演、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 “黄河入海”大型交响音乐会以及山东省历次重大演出等。学院多次承办山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学院师生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多次在省内巡演,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学院师生挖掘并排演的大型抗战歌剧《流亡曲》填补了中国歌剧史的空白;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共同创编的舞剧《兰》获得山东省优秀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202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亚残运会开幕式

▲合唱团参加黄河入海大型交响音乐会

▲经典红色歌剧《党的女儿》山东巡演20余场

▲大型抗战歌剧《流亡曲》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立春》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参加56•57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08桃李芬芳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已有毕业生四千余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知名学者和艺术精英。
项 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史学家
蔡 梦: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
冯 磊: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李秀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邹 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张桂林:山东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齐鲁音乐文化研究专家
雷 岩:山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刘金华:山东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班丽霞: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孔培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 鳌:第二十一届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男声部第一名、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亚军、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皇国际音乐大赛第三名、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金奖等。

音乐学专业


吴文朔 音乐学院 音乐学
中国海洋大学
张翼鹏 音乐学院 音乐学
上海音乐学院


刘燕婉 音乐学院 音乐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孙麟凡 音乐学院 音乐学
华东师范大学


仲崇政 音乐学院 音乐学
天津音乐学院
石中坚 音乐学院 音乐学
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公费师范)专业


于新玥 音乐学院
音乐学(公费师范)
济南市历城第六中学
王儒佳 音乐学院
音乐学(公费师范)
烟台市海阳市育才中学

马宇哲 音乐学院 音乐学(公费师范)
青岛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音乐表演专业


宣言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天津音乐学院
王歌行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帕尔马音乐学院


王楚荷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中央音乐学院
王兆烨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华东师范大学

魏昊文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天津音乐学院
舞蹈学专业


马艺菲 音乐学院 舞蹈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崔萌晓 音乐学院 舞蹈学
浙江音乐学院

薛远昌
音乐学院
舞蹈学
新疆建设兵团
音乐表演(空乘本)专业


陈明明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空乘本)
南方航空公司
陈晓敏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空乘本)
东方航空公司

咨询电话:0531-86180608
学院网址:www.music.sdnu.edu.cn
电子邮箱:musicsdnu@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