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6年,中国首部航空史再次与大众见面——“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座谈会召开

教育
关注7月28日下午,在山东济南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举行了“一生只为一事而来——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座谈会。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二级教授、陕西省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李华星,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平,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高大力作为嘉宾,西安交大出版社、西电出版社、北航出版社、哈工大出版社、哈工程出版社等出版界同仁共同出席座谈会并见证《中国航空史》1987年纪念版首发。

姜长英先生是我国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史专家、中国航空史学科的创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这部被称为中国首部航空史的著作于1987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2023年,时隔36后西工大出版社再次推出《中国航空史》1987年纪念版和《姜长英先生纪念文集》。
围绕 “中国航空史”及姜长英对中国航空史的贡献,李华星教授讲道,他六年前在学校开设航空史课,就是以姜长英先生的1987版的《中国航空史》为基础,从中受益良多。李教授谈到经过数代人努力,中国航空工业已成长为参天大树,而姜长英的《中国航空史》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他现在积极做着航空史教学及航空科普工作,就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航空史,了解航空,热爱航空,献身航空,从而实现航空强国梦。中国人的航空精神就是从“航空救国”开始的,从“航空报国”,再到“航空强国”,一路得到弘扬和发展!


刘平副书记分享了姜长英坎坷的求学之路,以及投入航空事业的决心,历经坎坷,爱国初心不变。矢志不渝,六十年如一日搜集航空史料、撰写航空史,一生心血铸就巨作。这些都值得今天的青年一代传承,心怀国之大者,铸国之重器,勇担时代责任。


高大力社长讲述了姜长英先生的女儿将姜长英与钱学森往来信件及《中国航空史》手稿捐赠给西工大的曲折故事。从往来信件中可看出,钱学森对中国航空史非常重视,鼓励姜长英把《中国航空史》讲义出版,影响和教育下一代。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如今再版,是希望今天的读者可以真正了解姜长英,发扬其精神,了解中国航空史,更了解中华民族为世界航空所作出的贡献,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修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搜集资料不易,将资料整理出脉络头绪也不易。姜长英先生抱着“中国人的航空史必须由中国人来写”的信念,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去做这样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其朴素又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勤奋而笃行的工作作风,是十分令我们敬佩的。
此次西工大出版社推出《中国航空史》纪念版,既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素材,也为航空科普提供了重量级的史料。
座谈会后,举行了简短的捐赠仪式。西工大出版社分别向航空学院李华星教授、机电学院、档案馆及兄弟出版社捐赠了《中国航空史》纪念版及《姜长英纪念文集》。





[拓展阅读]
《中国航空史》是一本极其简朴而又极其厚重的大书。
说它质朴是因为在它泛黄封面上只有五个大字“中国航空史”,这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
之所以说它厚重,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部《中国航空史》,是当时唯一一部最为全面、最为系统、最为完整和最为翔实的中国航空史料,是中国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它的作者是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史专家。姜先生于1930年开始收集史料并立志撰写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史,历尽坎坷而矢志不渝,横跨半个多世纪终于著成大书。钱学森曾6次给姜长英写信探讨《中国航空史》的编写工作,希望《中国航空航天史》出版流传,以教育后代。
1987年,姜长英先生83岁高龄,在五改其稿,三易出版社后,《中国航空史》最终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正所谓“一生只为一事而来”,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必将载之于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