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作为
日前,济南大学设计学院“艺路乡伴——乡·信我振村服务平台项目”喜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乡·信我振村服务平台项目”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聚焦“第一书记”帮扶村,针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乡村建设规划、农村电商、留守儿童关怀缺位等问题,组建专家服务、设计创新、产品促销、助学帮扶四大服务板块,构筑“农文旅”一体化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体系。项目自2016年发起以来,不断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优化志愿服务内容,扩大志愿服务范围,累计服务农户104000人次,帮扶留守儿童7200余名,服务时长超66万小时,助力多个乡村获评国家级示范乡村,切切实实为乡村发展办实事,做好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济南大学将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发挥组织、教育、科技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济大力量。
当好党建组织员,擎旗乡村振兴新征程
济南大学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学校党委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积极探索“党建+平台”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济南大学莘县(古城镇)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效载体,在决策咨询、产业规划、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等领域将服务乡村振兴推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新高度。
强化组织帮扶力量。学校选派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优秀干部挂职“第一书记”和“四进”工作组,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把乡村沃土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济大人的初心使命。
发挥支部共建合力。通过组织学校基层党组织与“第一书记”帮包村党支部开展“1+1”联动共建,以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为目标,将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攻势。
当好人才育林员,培强乡村振兴新力量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济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育人职能,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
用好专项计划,扩大乡村学子入学机会。学校主动扩大面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招生规模,近十余年来,通过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计划累计培养农村学子近2000人,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
加快涉农人才培养,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学校通过促进学科专业交叉、优化课程体系等举措,引导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团队接续6年深耕噬菌体养殖杀菌剂研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助力农村养殖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聚力铸魂育人,树牢服务乡村振兴理想信念。学校通过组织基层调研、乡村支教、志愿服务等,引领青年学子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昂扬势头,树立服务乡村沃土的远大理想。2022年暑期,200余支“乡村振兴促进团”“发展成就观察团”等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将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变为“行走的大思政课堂”。学校还通过政策宣讲和就业指导等方式,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乡村、艰苦地区就业创业,每年都有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乡村振兴实践者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走向基层工作岗位。
发挥师范特色,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通过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师范生教育帮扶、开展基层教师培训、推动美育下乡等方式,缓解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共培训基层教师2200余人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乡村教育振兴积蓄内生动力。
当好基层治理员,创建乡村振兴新环境
济南大学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多学科协同创新,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济大智慧。
发挥智库作用,回应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命题。学校会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将成果转化为指导乡村发展的具体对策。近两年,获《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结构张力与权能重塑:乡村组织振兴的路径选择》等相关高水平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三十余项。
建强研究基地,三位一体推进理论创新、政策研究与实践行动。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聚焦乡村振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打造高水平研究基地。“新时代社会治理与政策创新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流域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拓展实践路径,积极融入乡村治理一线。学校发挥学科和智力优势,将服务乡村治理、优化乡村环境落到实处。在莘县古城镇,土木建筑学院建筑规划研究所为乡村建设编制规划,文化和旅游学院为文旅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美术学院以“共护诗画万丈湖,同筑百年乡村梦”等为主题开展乡村墙体彩绘,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济大方案。
当好科技特派员,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济南大学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引导高水平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深入一线解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强引擎、注入新动能。
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服务“三农”促发展。学校定期组织“一懂两爱”型人才根据乡村产业需要送技、送教下乡,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专家团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推广良种良法种植、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改良、有机农园打造等农业技术,“万米草城”生物有机肥、“香妃猪”等项目为老百姓铺就了一条生态产业之路。
强化高质量技术攻关,破解农业“卡脖子”难题。学校组建科研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围绕种子工程、土地改良、水利灌溉、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掣肘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特征与精准生态利用”等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励。
推动高层次成果转化,服务涉农产业升级。学校聚焦学校优势学科和地方主导产业,创新校地企合作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地道中药材开发、文旅产业等方面开展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示范展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条创新。水利与环境学院研发的农业灌溉咸水淡化处理工艺被滨州、东营等地广泛用于农林作物种植,累计推广土地面积达到65450亩,年均增收节支8000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吃益生菌饲料长大的猪叫香妃猪,白水煮肉,细腻光滑,肥而不腻,香嫩可口,汤味鲜美,美容养颜”。农学专家、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徐会连在聊城莘县杜楼新村猪舍幽默地向养猪农户们介绍说。徐会连教授是济南大学驻村的“第一书记”请来的“技术智囊”。
拌制给猪吃的益生菌饲料以及益生菌技术都由徐会连教授提供。养猪农户杜召贤紧紧握着徐会连教授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徐教授了,没想到您这样的大专家能来到俺们这里来,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这一场景,是济南大学将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中心大局,深入一线解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强引擎的真实写照。
(通讯员:刘珂珂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