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济南特色“云端课堂”实力圈粉!

教育
关注自今年3月23日以来,济南市各区县陆续启动线上教学,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无论学校、师生还是家长,都已逐渐适应线上教学模式,老师们甚至运用“云课堂”开发出更多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家也能体验“零距离”课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这些特色的“云端课堂”吧!
山东省实验中学
分层分类:开出“自助餐”式微课清单
“上课时有些内容没有弄懂弄透,课下还可以不断回放老师发到群里的微视频,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陈晓菲对自己的物理老师李斌的微课赞不绝口。

2019年,随着各类互联网教育辅助工具的兴起,山东省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的“线上教育”小伙伴团队应运而生。李斌、邓珍、沈明、叶玲、孟庆鹏等老师尝试录制了“斌斌有理”和“珍讲理儿”分层微课。这些资源已在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不同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存在差异,整齐划一的课堂授课无法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微课作为有效补充,让更多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握物理知识。”邓珍表示,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新技术、更加了解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了。
2021年,焦桂春老师录制的“点点清”重难点微课助力资源库升级。今年,在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下,线上教学再次来临时,升级版的“物理自助餐”分层微课已经历了3轮整合,日渐成熟。老师们每天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物理微课部落”QQ群准时推送,同时附有难度说明,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通过剖析典型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这也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各个学科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发探索适合学情的多元学习模式,打破课堂的局限,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空间。
山东省济南中学
导师一对一,定制式辅导
济南中学唐冶校区充分利用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导师们主动与自己负责的学生一对一的网络连线,由传统的利用网课传输知识,转变为师生交流思想的空中热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积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稳定高效地居家学习,打消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线上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把课堂搬上网络,新的阵地一定要有新的战术与打法。济南中学唐冶校区高三教师团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发掘,及时发现和完善线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课后依托导师制交流,精准地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点对点解决学生问题,做到课上面向全体,课下单独辅导。

在导师制交流中,李福刚、于强等老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生及时解答问题。刘燕、李玉苹、王贵永等老师通过语音电话为同学们排忧解惑,其中王贵永老师在晚上11点,仍然能够及时回答学生提问,让学生深受感动。
舜苑学校小学部
多元“花式”线上学习评价机制
线上学习下的学生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看得见摸不着,尤其线上学习刚开始时,“等、靠”现象严重,如何激发这些“小神兽”的学习热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舜苑学校小学部数学组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线上学习评价机制,让评价个性化、可视化。为班级每个同学自定义评价项目:包括课堂发言、作业质量、小组合作等方面。一次精彩的发言可换取一个“纪念标志”,学生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次成功的小组交流即可取得小组得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还是很强的哦;一周一反馈,积分靠前的同学可以领取到专属的电子奖状。看,孩子乐的像朵花一样……老师的一切精心设计准备,只为学生能投入地学习,多元评价促学育人。

市中区泉欣小学
技术控“主播”老师
“吕老师好,看到您啦!我想您啦!”
“同学们好,今天大家可真精神,我们一起开始今天快乐的数学学习吧。”

这是每天吕老师数学课的温馨画面,在济南市市中区泉欣小学一年级吕凯月老师的课堂上,小欣娃们总是精神饱满的参加线上学习,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呢?除了吕老师的亲切和蔼外,最大的秘诀就是吕老师发挥了授课软件的技术作用,数学教师华丽转身成为技术控主播,利用各种技术妙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利用屏幕分享功能看到老师实时讲课画面;利用发言管理功能,实现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堂互动;利用录制功能,保证每日孩子可以随时温习课堂实况;利用画中画功能,实现不同视角的课堂同频。吕老师的空中课堂,互动感满满,云端讲题、生生互动、教师点评…吕老师和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将线上教学互动化,带给欣娃们如沐春风的课堂既视感。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个体成长记录单
阳光直播课堂是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全环境育心”的一部分,当疫情再次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生活模式,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情况也成了学校重视的一个环节。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老师雷莹介绍,在心理课程方面,学校统筹安排了团体课和个体辅导的授课要求,通过团体辅导课、个体辅导课和教养辅导课三种课型落实辅导全覆盖。学校还为个体关注定制“个体成长记录单”,通过周记录跟踪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了解居家学习情况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个体认知强化自己的优势部分,从而建立积极向上的个体成长循环。此外,特色课表中的“亲子时段”引导每个家庭在线下的体验互动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线上”亲子成长模式。
天桥区兴麓小学
真实践,从“教”走向“学”
洗净小手,扎起围裙,今天的装扮可不一样,那是因为综合实践的课堂搬到小厨房。济南市天桥区兴麓小学教师潘明利和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们相聚云端,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榆”你一起做美食劳动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安全操作燃气灶,也可以先学习,等家人回来后再操作。”“孙如同学打鸡蛋的动作这么娴熟,平时在家一定是爱劳动的孩子。”“焦子鉴同学真是小厨神,太棒了。”……云端教学,潘明利实时与同学们互动,进行安全提醒,指导操作。
课程最后,同学们纷纷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亲手做的美食端给父母和长辈品尝。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劳动技能,还通过这次活动体会到家人操持家务的不易。

在学生“居家”生活和“线上”学习的双重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更需要从“教”走向“学”,不简单按照常规课堂教学流程来设计,而是搭建平台,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教学。利用居家环境和家庭资源,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开展劳逸结合、强度适中、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学习的浸润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