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胜日寻芳 光景时新——历城五中王盛芳老师的成长故事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王盛芳

济南市优秀班主任

斗转星移,我已经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二十五年;寒来暑往,我已经在班主任岗位上度过了两千个日夜。跟随时代的脚步,我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大发展,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大进步,参与了几个轮次的课堂改革、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学校、每个教师身上,都是摆在面前的一座山。我,与众多的同仁一样,是山中的前行者、探路者、追寻者,也是山中风景的发现者、欣赏者、收获者。回顾来路,我一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尽最大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角色一:心理调色师

寻科学管理、共情交流之道

作为一名班主任,日常工作是繁琐的,可谓千淘万漉尽辛苦,事无巨细难穷尽。跟班听课,学生谈话,实地家访,成绩分析,检查宿舍,巡课记录,调解矛盾,应对突发,跟操跟唱,填写表格,联系家长,防疫要求,安全教育……

晨曦微露已上岗,披星戴月回家路。也烦躁过,也焦虑过。每当内心失去光亮,我就会调整呼吸,调适心态,暂时放空大脑,让自己的心态慢慢恢复平静,让内心的颜色由暗转明,成为一个自我心理调色师,然后带着光与热尽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与调节自己的心态相比,调节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灰霾、迎来春和景明,是更加必要和重要的。班主任工作日常有三大难题要应对:周末放假综合征,即放假回来的周一,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十分疲惫,无精打采;考期亢奋症,即考试前晚自习时,学生精神外溢,说话特别频繁、激动;青春躁动症,即口无遮拦、爱打扮、重发型、易追逐打闹。针对不同症状,我会采取不同的心理调节策略。我尽量避免吼叫式管理,有时幽默风趣的谈话,有时严格适度的批评,有时耐心的与学生共探原因,有时针对典型人物拉家常式交流,引导学生冷静思考自己的行为,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近几年,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们承受的压力很大。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进行巡课,走到班级后排时发现一位同学不见了。我立刻紧张起来,这孩子上着课上哪去了?各种担心与不安迅速涌上来,我一个人,满楼上、满校园里找。找到人后,气还没有喘匀就与她细心交流起来。后来还通过她的朋友进行了解,知道这孩子是因为数学听不懂,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与考试前途而变得焦躁不宁。“老师,根据木桶原理,我是不是没有希望了。”她很沮丧地问我。我一边经常找她谈话,让她明白人的多元智能构成和金手指原理,一边联系家长,共同给孩子宽心;一边暗地里安排好同学做她的保护人,时常与她交谈,转移注意力,一边鼓励她参加弱科辅导。慢慢地,这名同学的情绪好多了。

还有一次,半夜11点,一位同学的家长打来电话。“王老师,孩子今天在电话里哭了。这次考试又没有考好。为什么到了高三下学期,她老是接连考试失利啊?急死我了!该怎么办?”我先安抚家长的情绪,让家长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然后第二天找来这名同学,和她一起分析每一科的试卷。我发现她不是知识掌握和解题思路的问题,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大。我建议她最近一个月不要参加晚自习后的强化自习学习,在十点前准时休息,不熬夜,并从网上找来睡眠时脊髓液对大脑清洗作用的研究视频和她一起观看,让她明白科学用脑、科学休息的生理学原理。经过调整,她终于渡过了心理高原期,最终以526分的成绩被山东农业大学录取。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名复读的同学在高考结束当天给我写的一封短信,他说:“很多时候,您简短的几句指导,也能给我莫大的信心,给予我很神奇却也很强大的情感力量!”

发自肺腑的言语,深深感动了我。我时刻提醒自己往学生的内心投射进苹果光,保持他们的青春与乐观,避免他们的心理早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青春则国青春,不要让学业的焦虑压弯了少年的脊背。

角色二:学科信息调度员

寻立德树人、学科育人之道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备课组长,日常的事务也是千头万绪。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外出学习,背诵检查,默写检查,作文面批,学法指导……英语高三复习的任务尤其繁复,3000个课标词汇复习,听力的精听、泛听、准精听、专项听、听力进课堂,阅读的分题型训练、分语篇训练、分主题训练,写作的应用文类型归纳、读后续写的思路归类……我与同组的老师们精心教研,努力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说到底是情感的激发,是学科认同感的激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我和同事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集中体现在教材主题学习中渗透家国情怀、红色精神,开拓国际视野,发展批判思维,让学生用英语做有意义的事情。各个方面的信息流汇集到一起,需要我们组合排列,深度加工,有序调配,然后实现学科有效信息的精准投递。

记得有一次写作高考人物类作文,话题是关于我最敬佩的人物或英雄。不少学生生搬硬造,半数学生写的是敬佩母亲,而他们的母亲又都是医生,还都不约而同的参加了抗疫战斗。为写而写,学生写的空,我读着痛。我于是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短视频,名字叫做《种花家第一男神——钱学森》,当学生得知钱老曾经当过美军上校、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五人缔造者之一、又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通过顶层设计从零为国家创建了一整套系统、拉出了一整支部队:中国第一课人造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任新民、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王永志都是钱学森一手培养的,这些信息深深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激荡着学生的思维;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归纳人物类描写的主题词句,要求学生二次作文。批阅着学生修改后的习作,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成为学生笔下敬佩的人物,我的内心充满着满足感,也深刻领会着立德树人的要义精髓。我时刻提醒自己用一门外语给学生一方新的天地,让他们掌握知识,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角色三:自我发展的引航员

寻个人进步、反思成长之道

作为一名老教师,优势是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积攒了不少的教学案例;缺点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犯经验主义错误。我一方面要求自己学技术,在疫情期间,通过使用钉钉、空中课堂、希沃软件、QQ视频会议功能等,召开了线上班会,进行了直播课堂与线上集体备课;在我膝盖半月板动手术在家休养期间,通过班级摄像头与手机联网,对班级进行动态管理,人虽然不在教室,但我的声音可以传到教室。真的希望有更多的高科技能帮助一线教师切实减轻管理方面的负担。

另一方面我要求自己读书,李玫瑾教授《幽微的人性》、荣格的《人格面具》等帮助我进一步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著作帮助我重温经典的教育理念,反思当今的教育问题。

我不做“偷窥式”教师,趴在后门窗户上紧盯着学生;我不做“灭绝师太式”老师,靠绝对的权威逼迫学生;我不做“唐僧式”老师,反复絮叨却没有新意。浙江教育厅长陈根芳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年轻一代玩的吃鸡、王者荣耀、剧本杀、密室逃脱你玩过吗?他们追捧的李现、肖战、王一博,你知道是谁吗?现在教育对象,他们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的量超越了上一辈,他们的痛点、痒点、兴趣点、吐槽点在哪里?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年轻一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会越来越大。尊重并亲近年轻一代,学习、了解、掌握他们的话语体系,才能更加有效、有力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我深以为意。我将继续前进,在班主任与教师岗位上与学生同行,一起寻找并创造不一样的四时风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