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瑞:这里的一石一水 承载了我的乡愁

新浪山东
关注刘俊瑞:这里的一石一水,承载了我的乡愁

老石头房子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回来了。
在青石山块垒成的土峪村,这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鲜事,因为,几年来,这里的年轻人“只出不进”,渐渐的,村里便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缀满枝头的水果了。
在决定回来之前,刘俊瑞已经在天津做了……
促成刘俊瑞回来的,首先是根植于心底的乡愁。刘俊瑞说,他从小就在村里长大,住在村里传统的石头房子里,耍在穿过村庄的小溪边。后来长大,离开山东,外出求学、工作,也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一切。“石头和泉水,就是我家乡情结的代表物件。”

事实上,石头确实是土峪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村落,目前有不足600人,而仅由石头垒砌的民居就有300多幢,整个村子也因此被称为“石头村”。石头村不仅有石,还有灵动的泉水。刘俊瑞说,村里的山是青石山,每到夏天雨季的时候,都会有山泉水冒出来,让村里人能直接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刘俊瑞返乡寻本的直接契机,则是“咏归川”民宿项目落地。2018年9月,随着《“咏归川”旅宿项目合作协议书》的签署,国内知名民宿品牌“瓦当瓦舍”正式落户淄川,项目建设地在淄川区洪山镇土峪村,计划总投资3.8亿元,项目名称为“咏归川·淄博”,整个项目3年内完成。
多年来,刘俊瑞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副挥之不去的画面:“用石头建一间房子,就像我们村里传统的老石头房一样,自己设计一家院落,里面养鱼养花,养一条小狗,设计出我自己的风格。”

因此,当“咏归川”项目落地的消息传到刘俊瑞耳中时,他不仅心动,更是立刻行动了:辞去手头的工作,毅然踏上返乡之旅。如今,刘俊瑞已成为“咏归川”项目青年返乡计划中三位95代青年中的一员,主要负责物料和新媒体建设,他脑海中的那副画面,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土峪村是省级传统村落,也是贫困村落,人才流失造成村庄日渐凋敝,如何有效、可持续的脱贫也成为保护原村落面临的最大难题,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咏归川”这类民宿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刘俊瑞一样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他们心怀梦想,渴望用一腔热血和青春干劲为故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也期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刘俊瑞的朋友圈里,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记录着“咏归川”开业倒计时,29天,13天,10天,8天。几乎称得上日更的朋友圈,记录了这位95后青年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其中有胼手胝足的施工现场,也有简陋的加班空间。疲惫、连轴转、加班,是其中频繁出现的词语,但比之出现频率更高的,是刘俊瑞随手拍的青石、流水、落了满地的槐花,以及穿透树叶的晨光。刘俊瑞的只言片语,写就的是土峪山的夏日风物,是实现个人理想的人生轨迹,也是乡村重新焕发活力的动人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