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建筑大学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启动会

新浪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5月22日上午,由山东建筑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2019YFD1100800)启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山东建筑大学召开。

5月22日上午,由山东建筑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2019YFD1100800)启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山东建筑大学召开。山东建筑大学校长靳奉祥、副校长范存礼、项目负责人崔东旭教授,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处长王峻、项目专员朱浩、项目流动专员张志强,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四级调研员段忠岭,以及“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项目咨询专家,五个课题及子任务负责人、项目研发团队骨干,山东建筑大学科研处负责人和建筑城规学院部分学术骨干共110人参加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由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范存礼主持,北京大学教授冯长春主持了第二阶段会议。

靳奉祥代表山东建筑大学对参加启动会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科研工作关心支持的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的各位领导,给予项目指导的专项总体专家组、项目咨询专家组的各位专家,以及与学校长期合作的课题单位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基本情况,并从“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等六大工程的实施和科研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取得的成绩。

靳奉祥指出,山东建筑大学在承担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基础上,崔东旭教授获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是学校牵头承担的首个项目级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对山东建筑大学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的实施,将创新村镇社区规划理论和空间优化方法,突破类型识别发展评价技术,研发“规划-决策-监测-评估”关键技术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和方法导则,通过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全面服务村镇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乡村振兴和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学校将认真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做好项目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全力落实项目保障条件,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为项目组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项目管理服务。他希望以此次项目启动会为起点,通过加强交流,互学互鉴,优化研究方案,在项目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圆满完成项目的考核指标!

段忠岭代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对山东建筑大学以及各课题牵头单位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科技体制中最高级别的项目类别之一,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省科技厅将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全力支持学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希望山东建筑大学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王峻在讲话中对项目执行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项目法人单位要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等文件要求,要严格履行科研合同义务,认真完成好规定的考核指标,争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创新和突破。二是要重视发挥专家在项目实施中的指导作用,聚焦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解决行业和产业需求为目标,加强标志性成果的凝练。三是强化科研与生产对接,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从行业和终端需求角度推动成果的应用、转化和示范推广。四是鼓励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项目间、项目内部课题和任务间的协调与沟通,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成果审核,规范经费使用。他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将随时为学校和项目组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

在启动会第二阶段,崔东旭教授从项目总体目标和考核指标、研究内容与任务分工、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经费预算与效益分析、组织管理与措施保障等方面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山东建筑大学及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东南大学五个牵头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所主持课题的实施方案。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对项目及各课题实施方案及项目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标志性成果凝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项目,执行期为2019年11月-2022年12月,项目总经费3508万元(中央财政经费)。项目目标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村镇社区现代化需求,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等,突破村镇社区空间基准、数据标准和类型识别方法,建立样态数据库、空间发展图谱和信息管理平台;创新村镇社区圈发展理论和空间范式,探索村镇社区时空规律、演化路径和动力机制,集成指标体系、识别评价、规划决策、监测评估和仿真模拟共性关键技术体系;通过典型村镇社区的规划设计、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为快速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村镇社区分类评价、动态监测、规划管理和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支撑。项目主要考核指标有:拟研发村镇社区分类、规划决策、生态评价、设施评估等指标体系15套;研制村镇全域、生态空间、社区规划、公共设施、宜居单元等规划技术方法12套;形成空间优化、生态感知、数据库和模拟仿真等模型算法9个;获得潜力评价、“参与式”规划等软件著作权11项;申请发展潜力评价、生态“双评价”、服务设施效能评估与规划仿真模拟等专利6件;编制50个规划设计示范,实施10个技术集成示范和5个建成项目示范;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