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发展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新浪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6月2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发展论坛同期举行。

6月2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发展论坛同期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茂国,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仝兴华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140余所高校和20余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相关论坛。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王宪华宣读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贺信。吴岩在贺信中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联盟成立表示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他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重大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要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要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要努力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敢闯会创的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努力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卓越人才”。仝兴华代表山东大学对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同时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他希望山东大学在联盟领导下,与全国兄弟高校一起推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李茂国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山东大学的辛勤组织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的各高校公益性创新创业学院联盟组织。联盟将在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采取轮值主席制落实具体工作,在创新方法课程培育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资源库建设,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的研讨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随后,与会领导一同点亮启动球,标志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正式成立。

随后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李茂国做了题为“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学院的学科基础”的报告。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本科生院副院长邬小撑,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传勇分别介绍了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在聚焦一流人才培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和思考。随后,教育部创新方法教指委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冯林代表筹委会汇报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的筹备情况、联盟工作机制和计划。

下午,论坛围绕“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竞赛组织体系建设”“双创教育与产教有机融合”四个主题设置了分论坛。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教指委委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2018年3月,山东大学作为首任联名主席启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筹备工作以来,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和企业的热烈响应。截至目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共有全国120所高校、31家企业成为联盟首批会员单位。

相关阅读:

山东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立校之初就播下了强烈的创新基因,形成了重视创新教育的优良传统。尤其是新山东大学成立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方法。

近年来,山东大学不断丰富创新创业内涵,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支撑支持体系,努力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和国际合作,加强开放协同育人,努力实现创新创业工作的新跨越。

1。厚实沃土,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山东大学继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创客街顺利完成一期建设,完善生活区、孵化区、宣传区三大功能区域,新增创客涂鸦、双创长廊、LED展播平台、创意灯光等多种元素,进一步扩充了我校创新创业实践的物理空间。不断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凤岐茶社”“盈创空间”“创客空间”“山大e禾”均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使我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总数达到4个,年服务人数达到万余人次。优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修订新版培养方案,打造“稷下创新讲堂”和“齐鲁创业讲堂”品牌课堂,新增《模块化机器人创新教学与实践》、《玩转无人机》《信息时代的创新与创业》《新媒体创意思维》等15门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通过“自培+外培”的方式,实现校内外的师资融合。2017年对54名创业指导教师组织专门培训和创业游学活动,组织10名教师参加“大学生创业能力测度研修班”等培训课程,开展学术讲座、沙龙50余场次,新增创新创业指导教师70人,使双创指导教师总数达到239人。继续建设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2017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体验平台”“山东大学创业训练营”两个平台,使平台总数达到13个。2017年各创新教育平台共开设课程66 门次,累计参与学生5278人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55次,累计参与学生7628人次;组织及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30余场次,累计参与学生19070人次。

2。以文化人,持续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文化环境氛围,丰富创新创业内涵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将赛事体系与重点学科领域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结合,推动学术创新、科研突破与创新创业的对接转化,实现“赛学促创”。通过举办30余场双创竞赛,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学以致用,并组织获奖项目面向全校各校区开展“挑战归来话成长”经验分享会,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优秀项目轮展。2017年共获得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各类学术与科技竞赛省级以上奖励542个,其中国际类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56项;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22项。继2016年获得金奖之后,在2017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山东大学再次捧得金奖。

举办“向母校汇报”优秀青年创客校友论坛,山东大学首届创业企业实习就业招聘会、启涯对话·山东青年创业领袖峰会、山东省创客嘉年华等活动,创办《青年双创评论》《青创微课》文化品牌,邀请优秀青年创业校友和创业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与成长经验,分享行业动态前沿,启迪学生注重行业需求和趋势预判,为校内创新创业注入市场活力。

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与立项,开设实验班和夏令营。继续支持资助山东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设“百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计划,继续开展创业先锋人才培养计划和创新创业夏令营与冬令营活动,设立数学建模创新实验班、智能技术创新实验班、北斗新时空物联创新实验班,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投身实践。2017年新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8 项,“山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38 项。立项“百创”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资助计划项目20项,30位同学成功入选第六期创业先锋人才培养计划,240余名学生参加了苏州、深圳、北京、青岛、香港等地的创新创业夏令营和冬令营。这些活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扩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产研融合,努力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山东大学提出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就是扎根中国大地的理念,围绕这一理念研究制定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行动方案》,规划了山东大学服务“智造山东”“健康山东”“文化山东”“经济强省”“海洋山东”的五条路径。山东大学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山东省技术转移联盟。创建高效率的科技成果互动对接渠道,实现山东高校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科技成果向企业生产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与重点地市的科技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18个,覆盖全省地市的技术转移网络初步形成。建设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坚持立足济南,服务山东,辐射全国,集聚一流人才,搭建一流平台,完善“科学研究—应用示范—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全链条、一体化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打造集人才、科技、项目、资本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济南先行区建设,构建国内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创新研发机构,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孵化基地一期4.4万平方米正式投入使用,并举行了创新中心授牌暨项目签约仪式,首批授牌5个中心,10个项目现场签约,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形成。

打破校内条块分割,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体系。形成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山东工研院三位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抓好专兼职技术转移服务队伍、科技挂职队伍建设,先后派出50余人担任政府与企业科技副职和科技镇长团,召开全省挂职人员科技服务工作座谈会,充分发挥挂职人员的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大学科技园分园建设。大学科技园与济南高新区、临沂高新区、泰安东平县签署了共建科技园分园的合作协议,建设了6万平米的创新创业园;与20多家企业进行了沟通,收集技术需求100多项,达成了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与济南市历城区沟通,达成共建济南创业大街的合作意向;与德州齐河齐发大市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山东大学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建筑面积42万平米。

4。开放共赢,深化校政企和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拓展双创育人载体

继续推进校地共建就业创业体验基地,在之前建立的五个实践基地基础之上,2017年与济南市人社局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创业资源库,开展专项创业资源孵化活动。建设山东大学苏州创新创业中心,构建山东大学长三角地区创新转化与创新创业网络体系。加强山东大学苏州创新创业学院、“山大e禾”众创空间的内涵建设,形成了包含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技术支撑、企业服务、投资融资、行业资源对接等业务,全方位服务于创新创业全过程的创业生态圈。2017年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讲座20余门,累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超过1000人次,辅导创新创业项目50余项,新聘请9位杰出校友、海归创业精英、优秀企业家为创新创业导师,累计签约创新创业导师28位,“山大e禾”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年度新入驻创业项目17项,其中“光图智能3D监测”项目获批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并获得融资1300万。共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协同创新中心。与团省委、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联合发起成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创新指数发布和创新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山东大学中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园(简称中美创新园)建设,加强国际产学研合作。主办2017IAEC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和2017国际创新转化与产业升级论坛,共有来自全球的40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初赛,60支国内外的团队参加决赛,600余国内外专家参加论坛。主办 2017国际海洋创新发展论坛和国际海洋创新创业大赛,共有横跨3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6个国家的一百余支队伍参赛。继续推进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共建“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 “山东大学-哈佛国际医学教育中心”、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跨学科学院、德国学院等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和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

得益于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扎实工作,2015年山东大学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12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6月入选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7月,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