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秧歌》主创:虚拟人物演绎真实红色胶东
摘要: 作为一部红色地方剧,《大秧歌》起初并不被看好,开播之后却受到了热烈关注,目前收视率在电视剧排行榜上已位居第一,被戏称为“荧屏收割机”。
《大秧歌》剧照

该剧主演杨志刚

该剧导演郭靖宇

该剧唯一真实的原型秧歌疯子
大众网烟台11月25日讯海猫一开始的名字叫海龙、海阳,《大秧歌》里真正有原型的是只会唱秧歌词的“秧歌疯子”,在剧中“贫嘴”的海猫扮演者杨志刚生活中非常沉默寡言......作为一部红色地方剧,《大秧歌》起初并不被看好,开播之后却受到了热烈关注,目前收视率在电视剧排行榜上已位居第一,被戏称为“荧屏收割机”。今天,大众网记者专访了该剧导演郭靖宇、主演杨志刚、编剧夏仁胜等主创人员,听《大秧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猫原来叫海龙、海阳 编剧为此纠结了一年
“该剧主角海猫的名字原来是设定的叫海龙、海阳来着,但这样的名字是非常正的,拍出来的人物是高大上的,与我之前设定的人物形象不符。”郭靖宇告诉记者,为此他专门向此剧的原著、编剧夏仁胜建议,将名字改为“海猫”,“将这个角色形象改成小人物,整个故事就是一个小人物的逆袭励志过程。”郭靖宇说,为此夏仁胜整整纠结了一年。
主角名字改变了,整个剧风也随着改变,摒弃了以往抗战剧中主角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将一个抗战传奇角色以小人物的身份出现,演绎了他一路成长蜕变为一位抗日传奇英雄的故事,这种“逆袭”也受到了观众的热切好评,也让“海猫”的形象深入人心。
从不植入“广告”的导演 这次破例了
一直追剧的观众朋友可能会发现,该剧从头到尾没有植入任何产品广告,而导演郭靖宇却告诉记者,一直坚守自己不植入产品广告的他,这次植入了一个贯穿全剧的广告。“整个剧中从一开始就把胶东红色文化历史‘植入’了进去,而且贯穿了整个《大秧歌》。”郭靖宇笑称,这个剧不仅将胶东红色文化历史“植入”了进去,而且还将海阳、烟台的城市形象“植入”了进去。
该剧原著、编剧夏仁胜告诉大众网记者,细心的观众应该能够发现,整个剧先后出现了“一一四”暴动、运送黄金支援延安、地下医院救助伤员、地雷战、许世友在胶东等真实的红色历史事件,将这些红色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了剧中。
剧中唯一真实的原型 原来是那个“秧歌疯子”
夏仁胜接受大众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在1998年便和郭靖宇导演合作过《白领农民》。“从那时候开始便和郭导演沟通过秧歌疯子的故事。”夏仁胜说,小时候在他的老家就有这样一个人物,在大家唱大秧歌的时候在一边帮着搭棚、打板、搬桌椅等杂物,自己却除了唱秧歌词话都不会说。“很多唱秧歌的人也从他的羊袄上扯下羊毛,黏到嘴上当胡子,当时那个形象在我心里印象特别深。”正是有了秧歌疯子这样的形象,夏仁胜开始慢慢创作埋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作品,利用这样的作品宣传这片生养自己的胶东热土。
而对于大秧歌,夏仁胜更是如数家珍,“大秧歌在剧中一共有6场非常精彩的展现。现在大部分是作为喜庆的形式出现了,但在早些年,那时候都叫斗秧歌,以唱为主,即时唱作定输赢。”夏仁胜告诉大众网记者,大秧歌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有斗秧歌、喜庆秧歌、杀人秧歌等等,而且根据服饰的不同,类型也是不相同的。
“贫嘴海猫”生活中沉默寡言 和导演是亲兄弟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肯定对剧中能说会道的“海猫”印象深刻,而现实生活中,扮演海猫的杨志刚却是非常羞涩内敛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导演郭靖宇和主演杨志刚其实是亲兄弟。杨志刚透露自己是家里的老四,因为违背了计划生育政策上不了户口,就过继给了舅舅家。“在剧中其实杨志刚演的是我。”郭靖宇性格豪爽健谈,在生活中也非常能说,和剧中“海猫”有的一拼。
目前,电视剧《大秧歌》已经播出了近四分之三,在该剧在各个电视台播出的收视率更是节节攀高,在电视剧排行榜上已连续多日位居第一。而同名书籍《大秧歌》首次印刷也全部售罄,第二版也正在抓紧加印中,而且在当当网、亚马逊等著名网络书店的热销榜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对于此成绩的取得,主创人员也非常高兴,但郭靖宇对于在剧中没能将北海银行、美军舰登陆烟台、郭寿生策反舰队起义等胶东红色历史事件融入进去感到遗憾,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再来烟台拍出更多更好看的正能量影视剧回报胶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