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温暖17城青岛核武老人魏世杰:苦才是人生

 

           【浏览更多图片】    【点击进入青岛站专题】

现居于青岛市黄岛区的魏世杰老人74岁,在他的眼里,自己是一个研究过核武器、当过科普作家、如今在家安分照顾家人的“倒霉老头儿”。每当和老人提起他曾经奉献了26年的工作,或是科普作品写作,他便如同孩子一般眼中闪着光芒。然而,也是这位拥有传奇经历的老人,如今正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重担:妻子和女儿身患精神疾病,儿子先天性智力障碍。74岁的老人却一人承担,他的乐观和坚持,令人震撼。

隐姓埋名26年:我不是功臣,只是一个奉献者

魏世杰老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原核工业部九院副研究员,曾取得17项国家科研工作成果。他大学毕业后就秘密进入中国首个核武基地青海211厂,在核武器研制中,他在最危险的爆破部件组工作。

“当时我在211的二分厂,算是比较危险的一个,负责研制核武器的炸药部件。”魏老曾经亲眼见危险事故发生。1968年,魏世杰所在分厂的229车间突然发生爆炸,顷刻间,整间实验车间被炸得只剩下半截“土围子”,正工作的四名研究员被当场炸死。事后,魏世杰和同事们只能在砖瓦之中寻找他们被炸得粉碎的遗骸。“当时大家都到草地上去捡肉末,捡起以后分成四堆放进四个棺材,算是对家属的交代。”

即便是有心理准备,魏老和同事们还是好几天没怎么说话,但他们之中从未有人放弃。在这样的岗位上,魏世杰坚守了26年。

“我不是个功臣。”在魏老心里,青海那片土地是自己曾战斗过的地方,而那段经历,他对于自己是有着很高评价的:“对我一生来说,我曾经为这个国家的核武器事业做过贡献,我觉得很骄傲,”魏老笑眯眯地说,“可是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我们在使用这些东西之前是没必要说:谢谢他们。奉献的人只是在默默奉献。”2011年,魏世杰将他在青海的经历写成长篇小说《禁地青春》,如今这部小说已被拍成电视剧《青海花儿》在全国热播。小说中的魏、江和林都来自于魏老的真实生活,而在书后半部分出现的陈,则是魏老夫人陈位英的原型。

老伴陈位英和魏世杰原本同在一个基地工作,两人相识相恋,1970年结婚。这是原本是幸福的开始,但是,随着两个孩子的降生,魏世杰新的人生考验也随之降临。

一家四口人:一个先天性智障患者+两个精神分裂患者 还有一个是他

1971年,女儿魏海燕出生;1973年,儿子魏刚出生。魏世杰和妻子陈位英因工作繁忙,只能将两个孩子送到老家给年迈的母亲扶养。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儿子魏刚智力低下的症状逐渐显现,被查出先天性智力障碍;魏海燕也因工作和感情双双受挫而得了精神分裂症。1990年,年迈的母亲双目失明,时任院机关宣传部干部的魏世杰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因两个孩子的疾病终生不能治愈,妻子陈位英受到很大刺激,起初是重度抑郁,后发展成精神分裂症,病情时好时坏。

魏世杰的儿子独居,每天只要拿到零花钱就“心满意足”,反而让魏世杰最省心。“海燕强迫症很严重,经常半夜把我叫起来,让我去给她捡地上的一根头发。”魏世杰说,“她自己是不捡的,我不捡她就不睡觉。”海燕两三天才吃一顿饭,每顿饭前,她常说这不够那也不够,年迈的魏世杰只能一趟趟去农贸市场购买,否则海燕又要等好几天才肯吃饭。

而更令魏世杰神伤的,是妻子发病时的“六亲不认”:完全不信任自己,甚至对自己破口大骂。“她用的牙膏是白色的,我给她买了绿色的她只用一次就扔掉,说我糊弄她。她恶狠狠地像看仇人似的看着我,心里不好受。”生活中的“事端”每天上演,魏世杰只能安慰自己“他们都是病人”,他极少和他们发脾气,每天坚持做饭,为妻子打胰岛素,给女儿海燕配好一天的药并按照早中晚分开放置。

女儿海燕发病后曾想跳海自杀,那是魏世杰正在医院中陪伴住院的妻子,幸好魏世杰的朋友及时发现救下。海燕的遗书中表达的情感出乎魏世杰的意料:“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最好的爸爸妈妈,我这辈子不能回报你们,下辈子再好好回报你们。”提到这封信,魏世杰眼圈红了。“有时候让海燕一遍遍折腾得想发火,一想起这封信就没有气了,她病了,但是是个好孩子。”

出版十余部科普著作 丰富的精神世界支撑他走下去

“从小我就相当科普作家,像凡尔纳和霍金那样,”魏世杰笑了,“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有部‘传世作品’,还要加油啊。”当一名科普作家是魏世杰从小的梦想,从大学起,他就坚持写作,即便是在青海研制核武器时期,他也从未停止。

如今,在照顾家人之余,他依然每天抽出2小时写着“故事”。几十年间,他出版了《原子小演义》、《隐姓埋名的人》、《东方蘑菇云》等多部作品,发表科普作品超过100万字,一些科普文章被选入小学科普读本和上海、湖北的高考模拟试卷。

谈起自己的写作,魏世杰说自己是个“票友”。然而他的文章在网上却受到网友的热情欢迎和追捧,魏世杰也学会在网上发表文章、与网友交流心得。“与年轻人们交往,让我心态年轻了不少,也许没有他们,我会多少丧失一些渡过难关的信心。”休息时间,魏世杰经常被企业和学校邀请去做演讲,说说自己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或为人们普及科普知识。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时,魏世杰说,第一是坚持科普写作;第二才是核武器研究。就像他在央视《开讲了》节目中同撒贝宁和全国观众们讲的一样:“如果我下辈子可以选择,我不会选择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我希望我的研究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魏世杰说:“前半生,我投身国家的核武器研究,这是为国;后半生,我照顾生病的家人,这是为家。”魏世杰还说:“每个人都热爱生活,要热爱幸福的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老头儿,仅此而已。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