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德州市分行:一段跨越二十年的“零存整取”
商讯
关注在邮储银行德州市商贸城支行柜台前,96岁的岳崇庆老人将一袋还冒着热气的馒头递给佟玲玲。“给你带的,趁热吃。”这一幕,发生在今年5月一个普通的存款到期日。这样的“见面”,他们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年。
故事的开始要回溯到2005年夏天。刚进入银行工作的佟玲玲还是个腼腆的年轻人,她接待了一位说着浓重山西口音的老人。老人想要存钱,手里攥着一叠旧钞票。尽管沟通有些费力,佟玲玲依然耐心地帮他办完了业务。临走时,老人笑眯眯地说:“小姑娘,态度不错,下次还找你。”这位老人就是岳崇庆,那年他76岁。
从此,岳崇庆成了银行的常客。他特别喜欢打牌,每次来都找佟玲玲换崭新的壹元纸币。“新票子摸着舒坦,打牌手气好!”老人这句朴实的话,佟玲玲记在了心里。从此,她总会特意为老人留着新钞。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银行职员与客户。逢年过节,佟玲玲会给岳崇庆送上台历、春联;而老人则会带一碗亲手做的山西刀削面。“尝尝,我老伴以前最爱吃这个。”老伴离世后,老人家中的炊烟少了往日的温度,而佟玲玲成了那个“吃面的人”。办公室里,常常飘散着山西老陈醋和辣椒油的香气。
由于银行工作调动频繁,佟玲玲先后在城东、城西等不同支行工作。但令人感动的是,无论她调到哪个网点,岳崇庆总能找到她。“我打听过了,你在这儿。”老人拄着拐杖,笑眯眯地站在柜台前。后来佟玲玲才知道,老人是特意询问她的同事,甚至辗转乘坐好几站公交车,就为了找她办理业务。“别人我不放心,就信你。”这句简单的话,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任。
随着岁月流逝,岳崇庆的腿脚不再利索,听力也开始下降,但他始终惦记着存款到期的事。每次快到期时,他都会提前给佟玲玲打电话:“小佟啊,我的钱是不是要到期了?”佟玲玲总是笑着回答:“岳大爷,您别急,到期那天我来接您。”
于是,存款到期日成了他们之间一个温暖的约定。佟玲玲开车接送老人办理业务,在往返的路上,老人絮絮叨叨地讲述着年轻时的故事,佟玲玲就耐心倾听,时不时回应几句。
如今,岳大爷已经96岁高龄,听力更差了,说话要凑得很近才能听清,但精神依然矍铄。老人的子女也都熟悉佟玲玲,每次老人出门,他们都会笑着说:“爸,又去找银行的小佟聊天啊?”老人点点头,眼里满是开心。
二十年的时光,让佟玲玲从青涩的银行职员成长为成熟稳重的资深员工,而岳崇庆老人也从健步如飞变得需要搀扶。不变的是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老人依然会给她带自家做的面条、馒头,佟玲玲依然会为他预留新钞、接送他办理业务。
在每天都在与金钱打交道的银行里,有些东西比金钱更加珍贵。这段跨越了二十年的情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陪伴的温度。正如佟玲玲对老人说的那样:“您放心,只要您来,我永远在这儿等您。”
来源:邮储银行德州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