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人民医院科普】耳膜“破了个洞”会怎样?能自己长好吗?
商讯
关注耳膜“破了个洞”会怎样?能自己长好吗?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挖耳朵时突然一阵刺痛,之后听声音变得模糊?耳朵进水后持续疼痛,还流出淡黄色液体?或是在感冒后耳朵剧痛,好转后却听不清声音?甚至有人打耳光、头部撞击后,感觉耳朵“嗡嗡响”,像有东西堵着……别以为只是“发炎”或“上火”等小问题,其实这也可能是鼓膜(耳膜)穿孔的信号。
鼓膜穿孔是常见的耳部损伤,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外伤、感染等原因发生鼓膜穿孔的情况。儿童因好动,发病率略高于成年人。
什么是鼓膜穿孔?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深处的一层薄而有弹性的半透明组织,俗称“耳膜”,它像耳朵的“保护窗”和“声音传导器”——既能阻挡细菌、污水进入中耳,又能通过振动传递声音。鼓膜穿孔就是这层“窗户”出现了破损或孔洞,按成因主要分为两类:
外伤性穿孔:比如挖耳朵用力过猛、耳部撞击、打耳光、爆炸或鞭炮声冲击、游泳/潜水时气压骤变等,外力直接或间接导致鼓膜破裂。
感染性穿孔:由中耳炎引发,中耳炎症导致鼓膜充血、化脓,最终破裂穿孔,常见于感冒后细菌/病毒感染未及时控制的情况。
鼓膜穿孔的症状包括耳痛、耳鸣、听力下降、耳漏等。耳痛可能表现为持续的隐痛或阵发性刺痛;耳鸣多为嗡嗡声或轰鸣声;听力下降则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减退;耳漏是指鼓膜穿孔后中耳内的液体流出,表现为耳内流脓、流水。
鼓膜破了,能自己长好吗?
(一)可自愈的情况
外伤性小穿孔:如挖耳、掌击等外伤导致的穿孔,面积小且边缘整齐,只要保持耳朵干燥、不进水、不感染,约80%可在1-3个月内自行愈合。
急性中耳炎引起的穿孔: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炎症消退后,小穿孔常能自行闭合。
(二)难以自愈的情况
大穿孔或形状差:穿孔面积过大(超过鼓膜面积的50%)或边缘不整齐、内卷、外翻,自身修复能力有限。
慢性中耳炎或持续感染引起的穿孔:长期炎症会导致穿孔边缘“长死”(上皮化),就像伤口结了硬痂,无法愈合。
没法自愈?别拖!手术修补是关键
如果鼓膜穿孔久不愈合、反复感染,或破洞太大,别抱着“等自愈”的侥幸——拖延可能导致听力持续下降,甚至长出胆脂瘤,引发中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禹城市人民医院成熟开展耳内镜及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可以取自体组织(如颞肌筋膜、软骨膜)作为“补丁”,覆盖穿孔处,促进新鼓膜生长,恢复听力和保护功能。手术不仅能够“补洞”,还能重建听力、阻挡细菌入侵,是改善听力、预防并发症的优选方案。
鼓膜穿孔看似是“小损伤”,拖久了却可能影响听力、影响生活!一旦出现耳痛、听不清、耳朵流脓/漏液等情况,赶紧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听力。平时注意耳部卫生,避免外力损伤和感染,是预防鼓膜穿孔的关键。
门诊地址:禹城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四楼西侧耳鼻喉科
咨询电话:13295349170、7260276
来源:禹城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