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章丘五中初中部:开启一场解密地球运动密码的探索之旅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章丘五中初中部始终将科学教育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实践性的学习桥梁。日前,学校七年级地理组精心组织开展的“日晷制作 - 圭表制作 - 全球昼夜模拟”系列地理科学实践活动,便是这一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巧妙重构古代天文仪器与模拟地球运动,为初中生搭建起一座从具象操作迈向抽象思维的科学学习阶梯,让学生们在探索中触摸科学、感悟知识。

在活动筹备阶段,地理组的老师们围绕学科科学实践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他们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日晷制作、圭表观测、昼夜模拟实验”这三大实践项目,旨在切实落实“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

这三大实验项目犹如三条紧密相连的纽带,完整覆盖了“地球运动 - 时间测量 - 季节更替”这一关键知识链。日晷实验,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太阳视运动与时间之间的紧密关系;圭表观测,精准揭示了太阳高度角周年变化的规律;昼夜模拟,则生动演绎了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的奇妙机制。

春日的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探索的热情,学生们全身心投入到古老天文仪器的制作中。

有的同学手持硬纸板,仔细裁剪着日晷的晷面,每一下都小心翼翼,随后用圆规将刻度等分;有的同学专注地调整着晷针的角度,不时抬头对照手机上的指南针,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执着。细碎的光斑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晷面上,随着时间缓缓推移,竹针的影子缓缓移动,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学生们时而热烈争论误差产生的原因,时而又因恍然大悟而发出惊叹。此刻,黄赤交角这一抽象概念,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他们手中真实可触的光影游戏,古老的智慧在年轻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别开生面的地理实践作品展在校园大厅举行。大厅里,精心制作的赤道式日晷特别吸睛。

身着校服的小讲解员自信满满地站在一旁,绘声绘色地解说道:“日晷巧妙地利用了地球自转带来的太阳视运动原理。太阳每小时移动 15 度,晷针的投影也随之移动。通过晷面上的刻度,我们就能准确读取时间。”每个作品前,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智慧的敬畏,那光芒与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交相辉映,让科学的魅力展露无遗。

此次科学实践活动通过低成本、高参与度的实践方式,成功将抽象的天体运动转化为可观测、可测量的具象现象。学生们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不仅扎实掌握了地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实证精神、空间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科兴趣被极大激发,他们纷纷反馈:“原来地理这么有趣!以后想深入研究天文历法。”

本次活动实现了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这一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如同化学反应般产生了奇妙的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它不仅让学生触摸到了地理学的实践本质,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探究的种子。当一名学生指着日晷说“这就是古人眼里的时钟”时,我们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让知识回归生活,让思维走向深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