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2024年高招季|山东师范大学院系巡礼:心理学院

高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 陈光辉,心理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各位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

站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上,站在新的起点上,选择从哪个科学分支入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为当前大家面对的首要问题。

心理学是科学殿堂中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的一门科学,聚焦探究人或动物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实践应用。近年来,人的心理健康、心理素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心理学与脑科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交叉日益深入,心理学将在认识和发展人类自身、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6年成立心理学院(国内第四家);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1)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聚焦四个学科方向:儿童青少年发展、人类认知及其脑机制、临床与咨询心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次学科评估均居山东高校(含部属高校)第1,目前为国内唯一拥有院士的心理学科。现为山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2021-2025)和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学科(2024-2030)。

学院秉持“学生、学者、学术”为核心的办院理念,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科研创新方向聚焦且标志性成果原创性强。其中,儿童青少年发展方向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人类认知及其脑机制方向正迅速彰显出鲜明优势特色。学院注重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在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民心理健康方面成效显著。

欢迎有志于用心理学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学子报考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学院景观照

1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由章益先生等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1980年设置心理学教研室,是国务院首批恢复招生的硕士授权单位,2000年建立心理学系。心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10月,是全国高校第四个、省属高校首家独立建制的心理学院。学院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3年获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权,2006年获批心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建成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心理学博士点一级学科授权点。

▲学院历史发展沿革

学院拥有先进、齐备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2008年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建有9个专业实验室与10个功能室,拥有仪器设备3700余台件,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认知与行为发展”基地为重点建设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类认知与行为发展实验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中心规模与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实验室照片

2 学科专业优势     

·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心理学学科均排名前列并持续上升,长期位列山东高校(含驻鲁部属大学)第一位。

·在由软科正式发布的2022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高校第7位,进入全国前10%。

·2020年,心理学学科入选山东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学科。

·在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6-2023年度中国大学心理学类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本专业均位列五星级专业行列。

·2019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心理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一支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98%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4人。

全职引进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拥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1人,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13人,多人次荣获“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社会科学名家”“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齐鲁和谐使者”“山东省社科新秀奖”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项。学院建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团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研究与社会服务”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支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儿童青少年发展与促进” 创新团队;2022年,“儿童青少年发展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4 教学科研成果     

1。学院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研究,教研项目与教学获奖成果丰硕

近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等9项;2门本科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项目与科研获奖成绩斐然

近五年来,本学科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横向项目113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5077.2万元。在国内外权威心理学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5部;取得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其中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第九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青年奖1项。

▲2017年8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13-2017)委托项目结题

▲2018年12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论证

3。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卓著

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学科带头人张文新教授课题组所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13-2017)委托项目“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模型、指标体系和表现水平研究”明确了我国小学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现已被教育部用于指导小学教学、课程标准制定等方面;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预防和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对策研究”(2017-2020)研发了系统性的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方案,所提交的政策咨询报告得到了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的采纳,成果正逐步转化至中小学教育实践中。2021年,张文新教授团队立项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开展中国学龄儿童的脑智队列研究,深入系统揭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脑智发育特征、轨迹及其与认知、情绪、社会性的关系机制。

▲2021年依托本学科成立

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2022年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举行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

5 人才培养     

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学始终,积极探索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交互式教学、互联网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不断提高育人的过程质量。

(2)实施卓越人才计划,努力培养拔尖人才。结合学生兴趣和潜力分类培养,为拔尖学生配备一流师资,努力培育卓越心理学研究者、卓越心理咨询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卓越心理教师等拔尖人才。

(3)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助推可持续发展。根据学生实际,每5-7学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们的学习、在校生活和科研,帮助学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强化实践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科研基地和课题,搭建了“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实践讲座”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90%专业课程开设实验、实训课,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所,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导教师与本科生讨论问题

2。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近3年,我院本科生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共计52项,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9项。毕业生发展情况良好,陆续进入各级学校、国企、人力资源公司、心理健康机构、教育培训等行业或出国留学。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达90%以上;就业行业覆盖面广,56.25%从事教育行业工作,16.5%在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工作,21.25%在公司、企业等从事人力资源、公共管理、卫生与社会工作行业,还有部分学生从事文体、金融等行业。90.97%对就业情况满意,72.54%认为就业机会充足,79.86%认为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82.83%和67.32%对薪酬和稳定程度满意。

6 国际交流与合作    

心理学院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背景,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为学生积极搭建国际化学习平台。

学院分别与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开展“2+2”“3+1+1”“1+1+1”等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1。师资国际化

60%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经历,90%的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设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国外专家团队,核心专家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荷兰莱顿大学Bernhard Hommel教授;聘有芬兰科学奖获得者、芬兰图尔库大学Christina Salmivalli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Peter Smith教授等讲座教授5人。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建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青少年心理学》。

2。国际学术会议

近年来学院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017年举办探索自我的奥秘——心路治疗国际研讨会。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举办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国际学术会议。师生每年有数十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

▲学院承办2019年首届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承办2020年儿童青少年发展暨第二届校园欺凌防治国际学术会议

3。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以及香港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设立了“2+2”“3+1+1”等联合培养项目和寒暑假交流项目,年均参与学生约30人次。

▲2019年斯旺西大学交流项目结业典礼

7 学院风采    

1。 近年来学院举办的重大学术实践活动

近年来学院主办及承办多项大型学术活动,2021年依托本学科成立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学院同学在教师带领下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为学生全面发展、高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资源。

▲学院主办2018年创造力研究高峰论坛

暨第五届全国创造力研究学术研讨会

▲学院承办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

2。教师和学生参加重要比赛及活动

▲《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沉默杀手”——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荣获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

▲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

▲学生参加互联网+ 大赛

张雅淇同学的作品《老“记”伏枥——预防、筛查和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情节记忆训练系统》荣获2023年度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三等奖,董世昕荣获2024年度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二等奖。高新航等同学的项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干预——基于山东省8807名学生和家长的调研》以及王丰玲等同学的项目《从袖手旁观到出手相助:学生围观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与积极转化的循证调研》分别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两项

▲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二等奖两项

按照心理学大类进行招生,含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第一学年结束,根据个人意愿和学业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培养胜任心理咨询与健康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分析与产品研发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心理学专业以培养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管理以及其他领域所需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

咨询电话:

0531-86181166

学院网址:

http://www.psy.sdnu.edu.cn/

电子邮箱:xlxy@sdnu.edu.cn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