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威”你解读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

教育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非改革省份选科要求:理工

改革省份选科要求:

3+3 必选物理、3+1+2 物理+不限

本专业集群涵盖下列专业: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储能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集群内专业任选。

►►►

机器人工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国际国内热门专业,哈工大在国内的机器人研究与人才队伍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地位;目前本专业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服务机器人”两个方向进行培养;专业的比较优势在于:机器人工程是一个典型的机电集成高技术系统,所以专业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实践环节的选题与过程设计新颖,学生在机械、电气、控制、软件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强且择业面宽,在后续深造时也可灵活选择学术方向分支。

Q1

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工科数学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离散数学、大学物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实验、人工智能入门、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模式识别、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控制元件及线路、机器人控制方法概述等。

Q2

学习机器人工程专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哪些困难?

因为机器人工程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相较于传统工科专业,尤其是课外探究与巩固专业知识的时间投入要多一些(约15-20%,目前来看同学们适应性90%以上)。

Q3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就业的行业可以面向:制造业、智能机器人新兴产业、人工智能行业、自动控制行业等;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质量高;留学与升学可以选择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向,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宽厚、综合能力强是其显著特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是威海校区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同根同源,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按照学校“五个统一”的标准将专业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具有跨专业认知融合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Q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核心

课程有哪些?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液压元件及控制、电工学、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电液系统控制、机器人技术、单片机、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Q2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

去向怎么样?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新兴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机械产品设计类企业(如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加工装备等)、机械加工类企业、各类生产制造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多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处在1:10左右。每年的毕业生有10%左右到国外名校深造学习,35%左右保送或考取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

Q3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本专业的理解误区?

本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社会上对该专业理解有一定局限,该专业培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信息、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领军型工程技术人才。

►►►

车辆工程

哈工大车辆工程专业历史可追溯到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1996年经过原国家教委批准,汽车工程学院由哈尔滨校本部整体搬迁至威海校区。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车设计、汽车动力学、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轻量化、汽车振动与噪声、特种车辆、汽车健康管理、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技术等。

专业优势方面,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等项目,并且与许多世界500强汽车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对国家汽车工业高新科技发展及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车辆工程学科牵头成立了大学生方程式车队(HRT车队),下设燃油方程式赛车队、电动方程式赛车队、BAJA越野赛车队和无人方程式赛车队四支队伍,已获得了国内外100多项大奖,更是在2016年取得“双冠王”,创造了中国比赛的历史;在2017年获得中国学生团队的最高荣誉,以及工信部2017 “工信创新一等奖”。

Q1

辆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试验学、新型车用动力总成原理、新能源动力汽车理论等。

Q2

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怎么样?

主要面向汽车行业就业,就业前景好业方向较宽,从汽车生产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试验到销售环节,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学生就业深造率几乎达100%,主体去向是世界500强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及国内、欧美一流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升学质量很高,国内双一流大学均有车辆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本校学生的研究生考取率较高,升学院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C9高校、其他985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外大学等,每年均有一部分学生考取国外跟车辆工程相关的专业继续深造,并且出国读研率连年升高。

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设计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在各行各业工作的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学习能力、“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作风,都能取得不错的发展。

►►►

智能车辆工程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指培养从事车辆先进智能技术(含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电机、电控、动力电池)、信息交互技术(专用通信与网络技术、大数据、信息安全)、基础支撑技术(高精度地图与高精度定位、标准法规、测试评价)等领域的各类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引发了全球汽车技术和产业大变革,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和实际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缺口。哈工大“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智能车辆工程”新工科特色专业,融合了车辆工程、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计算机、电气、电子等多个交叉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无人驾驶汽车、高级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特种无人车、电驱动技术、电池管理技术等。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等60余项科研课题,并且与许多车企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应用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Q1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车辆规划与决策、智能车辆感知技术、智能车辆控制技术等。

Q2

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目前本专业已毕业三届学生,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就业方向包括:汽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智能车辆高新技术研发、企业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多为科研院所、高校、大中型国有企业。

Q3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智能车辆工程专业

理解误区?

智能车辆工程与传统车辆工程不同:传统车辆工程是以机械为主,电气、控制、计算机为辅;而智能车辆,机械只是一个载体,主要学习以电气、控制、计算机为主的智能技术。

►►►

测控和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于200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同时招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所在的仪器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7至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哈工大仪器学科连续六年位列世界第一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物理、光学、机械、电子、控制、传感和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测试与检测技术、精密测控电路、在线智能测控系统设计等专业知识,并受到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等工程实践训练,具备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海洋光电检测技术、网络化测控技术、视觉测量技术。

Q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毕业生去向

怎么样?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就业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制造业。其中包括航天、中航等国有企业,一汽、上汽等汽车企业,华为、普联等三资企业。

Q2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的理解误区?

由于测控专业的内涵较宽,各高校测控专业的特色都不尽相同,社会上会测控专业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认为测控专业就是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实际上测控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其专业内涵围绕着自动化仪表、智能仪器仪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测量、光电信息、自动化与过程控制等方向进行研究与实践。过去所熟知的仪器仪表专业、检测专业、过程控制专业、自动化仪表专业等基本被囊括在测控专业以内。

►►►

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旨在研究和开发高效、可持续的能量转换、储存和释放技术。该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应用于电网调度、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在双碳背景下,储能技术可以缓解电力系统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储能技术,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能等,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储能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热储能、太阳能全光谱利用、高性能锂钠电池的关键材料开发、新型储能热控技术开发、核电与氢能等清洁能源互补利用。

Q1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能源工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气工程、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知识。本科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储能原理、新能源系统基础、储热储冷技术、储能系统控制技术、传热学D、半导体物理、电化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D、储能系统环境工程基础、储能气体动力学、储能材料基础、储能系统测试技术等。

Q2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通过储能

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解决的?

储能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辐射面广,如:储能技术可以使得能源的供应更加稳定和可靠;可以储存电网峰谷电能,缓解电力系统压力,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储能技术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储能技术可以将能源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使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

Q3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

怎么样?

“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要求下,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预计2030年前后,新能源发电将成为我国第一大装机电源。储能技术不仅可以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消纳空间,还可以帮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一定是未来能源行业的新的最重要的增长点。随着新能源革命的逐步深入,储能装备与系统也开始越来越多进入市场,正在形成储能及相关装备的新型产业。新兴产业需要新型人才,以往的从事储能产业的研究、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传统学科培养的面向储能产业某一特定领域的人才,缺少在基础材料、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复合型的新型人才。因此加快建立发展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破解共性和瓶颈技术,是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意味着市场需求为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压力加工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有三个主要的特色研究方向: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先进热成形技术与装备、内高压成形技术与装备。

Q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含有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导论、金属力学性能、材料成型设备与控制、热加工过程传输原理、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成形模具数字化设计、弹塑性力学、板材成形原理与方法、体积成形原理与方法、金属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及液态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工艺基础、铸造合金、轧制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Q2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的理解误区?

社会上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个专业比较陌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提起包括铸造、焊接、锻压,马上联想到翻砂、电焊、打铁。其实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早已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现代的制造已经是工业化生产,其中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已有机器替代;现代生产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生产的各个过程已有生产线替代;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设计制造这些生产机器,研究更好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科学管理企业。有进一步深造意愿的可继续深造,可以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博士毕业后还可以继续到博士后工作站进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以原有的热加工类专业为主体,加入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组成了现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Q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

怎么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材料及项目研发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管理、策划等工作。

也可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从事各种材料加工与制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材料加工工艺与控制、工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商品检验及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教育科研、商业贸易和专业咨询等部门广泛就业。

还可以在各行业从事与材料加工工程有关的金属与塑料产品、工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试验开发、质检分析、管理营销、教育科研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国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潍柴、上柴、锡柴、中汽研等车企;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等发电企业;航天一院、三院、五院、八院等多家航天院所;华为、中兴等电子企业;上锅、哈锅等锅炉厂;中船重工集团、沪东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美的、海尔、海信等空调及制冷企业。

主要升学及读研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哈工大的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师生们的高度赞扬与褒奖!

►►►

焊接技术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以研究材料焊接为主,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知识面相对集中的一个专业。只要涉及到材料之间连接的地方,大到宇宙飞船小到微电子芯片,就有该专业的毕业生发挥才智的空间。

焊接技术与工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固相焊,二是熔化焊,三是钎焊。固相焊是指两种材料之间不经过液相形成就能连接到一起的焊接方法,主要包括压焊、搅拌摩擦焊、扩散焊等。熔化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焊接方法,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随处可见,它是指将两种材料经过加热形成液相,然后凝固形成完整的接头的焊接方法,主要包括电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接、等离子焊等。钎焊则是指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下设两个研究方向:焊接与电子封装。

Q1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物理化学、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信息与控制、电子技术等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电弧焊基础、焊接结构学、焊接冶金学、弧焊电源、固相连接、特种环境下的焊接、微连接技术、异种金属焊接、激光制造技术、激光增材制造、高效焊接方法、钎焊、金属焊接性、高效焊接方法、先进材料表面改性、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等。

Q2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

怎么样?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焊接技术与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航空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船舶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管理、策划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国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中汽研等车企;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集团、大唐集团、华电等发电企业;航天一院、五院、八院等等航天院所;华为、中兴等电子企业;中船重工集团、沪东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京东、烽火集团等信息通信企业。

主要升学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

Q3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的理解误区?

一直以来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对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都有很深的误解,只要一提到“焊接”二字他们就会想到生活中常见的“手持电弧焊焊接铝合金防盗窗”的场景,这种观点无疑是片面的。实际上手持电弧焊只是焊接技术所涵盖范围中的冰山一角,说的更极端一点,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首先,手持电弧焊只是传统焊接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只是它的应用比较广泛,和生活中常见的工程结构连联系密切,例如 “防盗窗”、“铁门”等等,让人们产生了“焊接=手持电弧焊”的错觉;当涉及到一些不常见的而对强度要求更高的工程结构,例如“高压容器”等,就需要用到更复杂的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技术。

其次,除了手持电弧焊、气保焊等传统焊接技术,专业中还包括许多更加先进的材料连接方法,包括激光焊、钎焊、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接等,这些方法应用于更加高级的工程结构中,涵盖的领域涉及航空航天、车辆工程、水下焊接和芯片中微纳尺度的精密焊接等各个方向。例如,大家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机,其中部分壳盖零件的生产连接就涉及到激光焊接技术;市场上热销的大众汽车的车身也大量使用了激光焊连接。

综合上述,目前许多行业外的人们对焊接技术与工程的认识都是以偏概全的,焊接技术是材料连接领域的中流砥柱,是一门有深度、有内涵、有需求、有前景,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