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传奇——百峪大顶神仙宴

教育
关注作者:宝芝,本名李保芝,男,1976年生于章丘,1997年毕业于济南大学历史专业,现就职于章丘区教体局,任章丘区作协副主席。爱好广泛,写作方面在散文、诗歌、杂文等领域多涉及,作品散见于地方报刊和网络。

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如今
道德文章申论,宏图霸业烟云
英雄王侯将相,风流才子佳人
古今多少往事,淹没滚滚红尘
白发渔樵闲评论,茶余饭后度光阴
哪个千秋不易,谁能度仙成神
教我细细数来,
唯有天上星辰。
——序

白云仙境
章丘垛庄白云山其实原名百峪山,一方面是时间长了口口相传口误的原因,另一方面这里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在里面。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和地逐渐成形后,盘古也累得倒下来了。盘古倒下后,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日月,他的四肢变成了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汗水变成了雨露。他开辟天地的用的锤头和凿子散落在各地成为了山脉。
其中,盘古最趁手的五把锤头变成了五岳,配套的凿子也就成为了五岳的“副岳”,在章丘大地上的长白山、长西山(长城岭)和白云山便是东岳泰山的三个副岳。
玉帝册封百官,诸神诸教各寻居所。这一天,泰山奶奶、观音菩萨、孔圣人三个人不约而同的齐聚章丘百峪山。因为这三位圣神找来找去都看重了这座山,都想在这里作为驻跸行宫的所在地。
三位圣神是为什么不约而同来到白云山的呢?
原来世上所有的山以东为首,于是五岳独尊的东岳泰山便成了他们的首选。但是当他们来到泰山却发现,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亲哥哥黄飞虎早早地来到这里,姜子牙已答应他的封地在泰山了。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东方的三座副岳上面。而三座副岳中又以中为贵,于是三个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处在长白山和长城岭中间的白云山。
在白云山最高处的百峪大顶的极顶,菩萨飘飘而至,碧霞元君按落云头,只有孔子汗流浃背、一瘸一拐的攀登而上。
菩萨看到孔子狼狈的样子,不禁莞尔一笑说,圣人上白云山,难道比上十八盘还难?
孔子擦擦汗说,两个差不多,泰山十八盘,白云十六拐啊。碧霞元君掐指一算,果真不错,白云山从山脚到百峪大顶的蜿蜒山路正好十六个拐,两人纷纷称赞孔子是有心人。如今的白云山十六拐山路已经硬化平整,成为了盘山观景的百峪画廊。还有了“泰山十八盘,白云十六拐”的说法。由于碧霞元君、菩萨、孔子又分别属于道家、佛家、儒家的代表,此后百峪大顶的极顶三人相遇的这个高台便名为“三教台”。
三人说明来意以后大家不禁哈哈大笑,都说英雄所见略同。但是,到底谁才能成为这里的主人呢?三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这可吓坏了当地的土地。但是土地也没有办法,这三个人无论是谁都是他的上仙圣人,小小土地也不敢接案评判。最后土地没有办法,便说要把这件事情报告玉帝,请玉帝下界裁夺断案。三个人没有办法,就只能答应下来。
土地按照程序层层上报上天,等待玉帝下达旨意。于是这三个人也暗暗施法为玉帝断案做好准备,争取能够胜诉。
这一天,玉帝的批文承雷驾电而来,土地接旨。到了判断的日子,土地早早的恳请三人来到百峪大顶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坪上面汇合接驾,便在三教台下面,从此这块大石坪就被称为“会仙台”。不一会,只见玉帝乘着九龙辇在云蒸霞蔚的万道霞光簇拥下、在各路神仙的陪同下下界而来,按落云头亲临白云山百峪大顶,为三位圣神调和争端,做出决断。

会仙台
玉帝登临会仙台,举目四望,不觉赞叹。好一处神仙所在,福地洞天啊。只见:
齐鲁大地尽收眼底,黄河大海远眺无穷;
碧野田畴织锦绣,白云雨雾秀云烟;
第一山泰山,昆嵛山、沂蒙山,山山连绵争翠色;
第一河黄河,小清河,绣江河,水水辉映跃金鳞。
红日初升,东方处处生机;
神仙眷顾,山左尽接芳邻。
好所在,好所在啊,玉帝不禁赞叹道。都说天上人间,这不就是人间天上吗。于是玉帝暗暗的也有了把白云山占为己有的想法。
玉帝端坐会仙台,各路神仙列两旁,玉帝问三个人,你们都说白云山应该属于自己,请说一下理由吧。谁能证明来得最早,说得最有道理,白云山就归谁。
孔子缓步向前,深施一礼说,玉帝,当年我的学生子贡到晋国经过汉水的南岸,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浇水,打了一条水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从井中汲水灌地,用力甚多但功效甚少。子贡建议他用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省力气功效多,但是种菜的老人却说,如果有了那样的机巧之事就会有机巧之心,有了机巧之心就会损毁纯洁空明的天性,人的精神就涣散不能专一,大道也就不会充实心田了。老人说,我不是不知道机巧的办法,只不过为此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罢了。这就是“抱翁灌园”的故事。由此我日思夜想,想到了做人应该遵循淳朴专一的大道至德——仁、义、礼、智、信。为此,很早我来到白云山后,我就在山上深埋了五个大瓮,分别装上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天下至美的美德。不信您问一下乡民,白云山是不是有五个瓮口,装着仁义礼智信。
玉帝派人打听,果然白云山有东瓮、西瓮、南瓮、北瓮四个山峪,统称东南西北“瓮口峪”,而且这四个峪口分别都住着一位贤人,分别是仁人颜回、义士子路、礼官子贡、智者曾参。
玉帝问,第五个大瓮呢?
孔子笑着说,您看咱脚下的百峪大顶,这平平的山顶、圆滚滚的山体像什么?
像一只倒扣的大瓮,玉帝恍然大悟的说,第五个大瓮就是咱脚下的百峪大顶!
是啊,孔子说,我一生秉持的就是“述而不作”,不为自己索取,就像这只倒扣的大瓮一样,倾其所有,以利天下!
那第五种德行“信”和第五个人呢?玉帝问。
正是现在正说话的我啊,一人一言为之“信”啊!孔子回答说。
玉帝听后,满意地哈哈大笑,说你说的很有道理。
此时,观音菩萨移步上前双手合十道,陛下,弟子也有证据。玉帝道,请讲来。菩萨开言道,盘古开天地后,我云游四方来到此处,便有了日后在此修炼居住的想法,而且在山顶留下了自己的玉净瓶为证,想着有朝一日让玉净瓶长流甘露水,灌溉四方田,玉帝请看。说着用手一指,大家顺着菩萨手指,果真见会仙台旁的山崖上有一白玉泉眼,汩汩的流出清泉,汇聚成一泓碧波。这就是现在百峪大顶的玉净泉。

玉净泉
菩萨又道,我佛以108为圣,撞钟108声,念珠108粒,四季轮回12个月24节气72物候共数108个数。陛下,这白云山正好有108条峪,这也是此山为我所有的证据啊。
玉帝吩咐千里眼迅速查看报来,果然白云山有山峪108条,故当地山名为“百峪山”。从此以后,玉净泉水顺着百峪山的108条峪流下山去,汇入地壳形成108条水脉,最后汇集从明水汩汩涌出,成为“百脉泉”,这就有了“先有百峪山,后有百脉泉”“明水诸泉尽出南山”的说法。而且在白云山的瓮口峪有一条最大的水脉形成了瀑布,名曰“百峪瀑布”,瀑布下面石洞名为“滴水洞”,大概取于“滴水观音”的名字,两边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剁,景色奇绝,名曰“观音岩”。玉帝点头道,说的有理。

百峪飞瀑

滴水洞

观音岩
这时候,碧霞元君不慌不忙的上前单手施礼口念“无量天尊”,说道,玉帝,我的证据很简单,因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初,我就来过此山,并且留下了记号。玉帝问,什么记号。碧霞元君说,那个时候,大山初成,山石尚未凝结,十分松软,我一脚踏到山上,深深的踩了个脚印,这就是我当年留下的脚印。大家顺着碧霞元君的手指看去,就在会仙台的大石坪上,看到一个深深的脚窝,大小正和碧霞元君的脚一样。
玉帝哈哈大笑,你说的很好,还是你有来得最早,最有道理啊。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会仙台看到一个深深的如脚印般的石窝,那就是碧霞元君脚印。
约莫中午,玉帝说,大家先别争论了,我先请大家吃饭,然后再做决断。于是手一挥,吩咐天仙玉女就在百峪大顶摆上宴席。不一会,在会仙台的右旁就出现了一片更为平整的石台,石台上罗列了满满一大桌,只见:
天上飞禽,地上走兽,
神厨烹饪,满列白玉盘!
水中游鲜,草窠至味,
仙娥捧来,巧布玛瑙盏!
镇元大仙人参果,神韵惊奇。
王母娘娘蟠桃宴,仙露淋漓。
三山神药煨熟龙肝凤胆,
四海金丹腌制海错山珍,
好一桌丰盛筵席,醉神仙万年御酒啊。
玉帝问三人饿不饿,三个人这才觉得争论了半天早已经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了。于是大家围坐下来,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不一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杯盘狼藉罗列,神仙尽态欢愉。如今,在白云山百峪大顶会仙台旁,大家会看到一片平整的石坪,上面布满了三叶虫、海百合、珊瑚等等远古生物的化石,堪称一个琳琅满目的地质博物馆,这就是当年玉帝的御宴上大家吃剩下的残羹冷炙、鱼骨虫壳,如今都变成了石头化石,名为“神仙宴”。

神仙宴
吃罢,玉帝问大家,我这御宴可好,大家齐声说很好。
玉帝又问,我这御酒可美。大家齐声说,非常美。
玉帝说,好!你们既然是天地间的上仙圣人,就应该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三人愕然说,知道此话。
玉帝道,到如今你们吃了我的御宴,喝了我的御酒,就应该听我安排。这白云山山水形圣,美不胜收,我也动心了。从今往后这山就归我所有了,赐给天庭内宫织造储存白云白纱,为天庭供奉绫罗绸缎,你们意下如何?
三人闻听,纷纷后悔不迭。心说,不该吃这玉帝的酒席,没成想饱了口腹之欲,上了玉帝的圈套。但是此时为时已晚,玉帝金口玉言,又吃了人家的酒菜,三人只得答应下来。于是世间也有了那句名言——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此后,白云山就变成了天宫仙娥织女的织造之所,那山间的白云团团,正是织女制造的供天宫使用的锦绣。
玉帝见三人面面相觑,垂头丧气的样子,哈哈一笑说,你们不要着急,我会补偿你们的。
玉帝说,碧霞元君,你来得最早,说的最有道理,我把海山封给你,你意下如何?玉帝的意思是把白云山紧邻的一座名为“海山”的秀丽山峰封给碧霞元君作为行宫,但是碧霞元君错以为玉帝要把天下的所有“海”和所有的“山”封给她。连忙推脱说,玉帝过于抬爱了,我怎么能一个人占尽天下的山和海呢?
玉帝听闻恍然大悟,为自己的小气感到愧疚,也对碧霞元君的谦逊深深佩服。问道,你说你最中意什么地方,我就封给你什么地方。
这时候,赤脚大仙忍不住提醒道,玉帝,您忘了他三人是怎么来到白云山的了,他们最中意的地方是泰山啊!
碧霞元君道,泰山已经被我哥哥黄飞虎占据了……
不等她说完,玉帝略加思索说,我有办法,于是立即下诏招黄飞虎上山。
玉帝道,黄飞虎,虽然你禀明了姜子牙占据了泰山,但是你还没有上天的圣旨御封,算不得数。你和你妹妹都想驻跸玉皇顶,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决定胜负。那就是你两人从山脚比赛上山,谁能先到玉皇顶,谁就驻跸泰山巅。大家纷纷赞成。
于是在太上老君的监督下,两个人开始从山的南北两侧竞争登山。不一会的功夫,黄飞虎先到了玉皇顶。正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碧霞元君才慢吞吞的爬上山来。原来,碧霞元君法力本能超过哥哥,但是她不忍心抢夺哥哥的洞府,玉帝的旨意又不能违背,于是故意放慢了脚步,让哥哥先登山顶。
太上老君回复玉帝说,黄飞虎赢了,是他先到了泰山。
玉帝微笑着说,你错了,碧霞元君赢了,不信你去玉皇顶查看,在山顶上有她的一只绣鞋。
老君驾祥云前去查看,果然得到一只绣鞋,放在会仙台的脚印里一试,严丝合缝。原来,玉帝有愧于碧霞元君,悄悄派人把绣鞋事先放在了山顶,助了碧霞元君一臂之力。
于是碧霞元君只得遵从天命,正宫驻跸在了泰山,玉帝命她“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同时因为玉帝敕封不能更改,海山依旧封给了碧霞元君作为小行宫。如今登上海山人们还会看到一座小巧的碧霞元君祠。
她的哥哥黄飞虎被封为东岳大帝,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驾坐在岱庙天贶殿内。
随后,玉帝对观音菩萨说,碧霞元君住了世间最大的山,那你就住世间最大的水吧。于是把茫茫南海封给了观音菩萨,命她救苦救难。
最后问孔子,除了山和海,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孔子回答,人心。玉帝说,好吧,我就把天下的人心封给你,你就把你的思想装进人心,命你教化世人,为万世师表。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风靡世界,乃成儒教。
从此白云山就成为上天织造云锦的所在,日日“白云缭绕瑞彩飞,红霞万朵百重衣”,百峪瀑布所在的山谷白云最盛,名为“白云谷”。瀑布成湖,玉帝命小骊龙以湖为府邸,守护白云山,监管济水,湖水名为“跃龙潭”。百峪山经神仙点化,得圣人驻足,成人间仙境,风俗淳朴。狼虫虎豹不敢造次,妖魔鬼怪不敢现身。豹子下山趴伏在豹子峪,不敢出来,狼群出谷躲藏在狼茂沟,不敢露面。白云山遍地野花,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跃龙潭

白云谷
如今走进白云山,人们会被眼前美景所倾倒,流连忘返,目不暇接,其实在这些美景的背后,还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哲理,令人深思,教人醒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