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疾病预防“保护伞” 山东协和学院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教育
关注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顺利落幕,山东协和学院参赛队伍从1450万余名选手、340万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护理学院的《测测糖——医用级无创体外微汗血糖检测贴》项目、医学院的《爱清-非侵入式宫颈癌早筛HPV自检试纸》项目斩获2项金奖,此外还获得了1项银奖、8项铜奖。学校金奖数位列全国第29名(并列)、民办高校第1名,数量再创新高。
用微汗检测血糖 无创检测贴造福中国“糖友”
金奖项目《测测糖——医用级无创体外微汗血糖检测贴》创新了当下血糖测量的方式,只需要将检测贴贴到人体前臂内侧内关穴位置,就可以观测到血糖值,可应用于糖尿病的管理和预防。据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许霞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手指针刺采血操作繁琐,且患者接受率低,项目团队成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进行反复实验后,发现患者体表微汗内含有葡萄糖,可以作为血液替代物进行血糖检测,从而实现“有创”到“无创”的转换。

由于检测贴每次仅采集6微升微汗,为了提高准确率,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将微汗中的葡萄糖转换为葡萄糖酸,通过酸碱指示的方式进行血糖检测,使精准度达到了98%,符合医用标准。“传统方式下,将葡萄糖转换为葡萄糖酸通常需要几天时间,显然达不到即时检测的标准,所以我们研发出了一种催化剂,可以把转换速度提高20万倍。”这就是检测贴几分钟内可以看到结果的原因。
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秘书付兆杰是该项目的第一指导老师,他清楚地记得2020年7月28日晚上11点37分的那一刻,此前他们已经经历了140余次的实验失败,所有成员几乎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进行了20多个小时的实验,终于迎来了催化剂成功合成的好消息。“他们欢呼雀跃、喜极而泣的样子我至今历历在目。”据付兆杰回忆,整个项目团队累计完成了400多次实验,使用了几百公斤耗材,遇到需要阶段性观察的实验,他们索性24小时吃住都在实验室,刻苦钻研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待在一起,分享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也分担每一次失败的沮丧。“我经常告诉他们,失败是奠定成功的基石,我们每失败一次,就会多增加一块垫脚石,失败的越多,离成功也就越近,也许这一次失败就是最后一块垫脚石。”许霞说道。不仅如此,同学间的相互鼓励,“互联网+”大赛“我敢闯,我敢创”的探索精神都成为了团队成员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

金奖的获得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山东协和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校内大创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场地、器材保障。学校推行项目式教学,每个学生都配有学业指导老师,大一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或在老师团队中展开项目式探索,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以前上课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现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解答,化‘被动’为‘主动’。”付兆杰说道。
据了解,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累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百项,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创业精神,磨炼了创业意志,提高了创业能力。目前,该项目已经入驻大学生孵化中心进行孵化,审批结束后即可投入生产,为中国“糖友”贡献出一份力量。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许霞希望同学们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突出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自检试纸代替侵入式采样 让更多人接受宫颈癌早筛
宫颈癌是我国“两癌”筛查项目之一,早发现、早治疗,对女性健康意义重大。筛查方式大多是在医院进行侵入式宫颈采样,不仅舒适感差,检测结果也需要时间等待,因此很多人在没出现症状的前提下不愿意主动进行早筛。此次获得金奖的《爱清-非侵入式宫颈癌早筛HPV自检试纸》项目受早孕试纸原理启发,在家中即可利用试纸检测尿液取样,简便快捷,准确率高达95%。
“用试纸检测的想法最初是我们项目负责人林楷辉提出来的。”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曲媛媛说道,因为家人从事相关医药行业,林楷辉在其中倾注了很多想法和关注。“经过查阅文献数据,证实了尿液中确实含有HPV病毒,这个方式是可行的。”但由于病毒浓度太低,如何检测成为了需要攻克的首要难题。团队成员采用了两个核心技术,一是信号放大技术,二是特异性抗体制备技术,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曲媛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办公区的那张行军床,临近比赛的那段时间,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状态,灵感火花不断碰撞,工作起来几乎不眠不休。在老师三番五次的催促下,同学们才舍得在材料交接的空档躺在床上眯一会,醒来又立刻投入到备赛过程中。“很多专业知识、实验设计环节对他们来说相对陌生,所以一开始他们比较依赖指导老师,但到了后期,大家已经具备了独立展示项目的能力,林楷辉同学还会向我科普很多商业知识。”看到同学们的成长,曲媛媛欣慰不已。

在备赛的关键时期,项目团队受到了疫情影响,老师和同学们需要分散隔离。“无论见不见得到面,我们的项目没有一天被搁置。”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院长助理张淼说道,顶着教学压力和课业压力,大家启动了一个又一个线上会议,抓紧分秒时间进行修改讨论、模拟训练。“感谢当初的坚持,让我们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同时,她非常支持同学们把项目长期进行下去,“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在市场中赚到钱,而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宫颈癌早筛的重要性、主动去做筛查,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免受伤害。”

据了解,自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启动以来,山东协和学院组织开展了2期师生大讲堂、3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坊、数十期线上线下专项辅导训练营,邀请专家300余名,指导教师700余名,参与学生8000余名,在项目设计、项目展示、陈述问辩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准备,形成了认识项目、发掘项目、培训项目、培育项目、遴选项目、打磨项目、强化项目的备赛“七部曲”,深入探索协和“互联网+”大赛2.0模式。
以“双创”教育综合改革为引领,学校首创了“五育融合双创教育指标体系(五维20条)”,形成了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孵化双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创赋能”新路径,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学赛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效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各行各业将会涌现出更多“协和”力量,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勇毅担当。

(文/新浪山东 王璐 张晓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