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事教师行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2022年师范类专业录取分数参考!

教育
关注通过网络数据可以看出,从2020年新高考落地第一年开始再到刚刚结束的2022年高考,师范类院校一直是高考报考的热点,新高三的同学如果想要报从事教师行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呢?录取分数是确定目标院校的重要依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2022年驻鲁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录取数据!
首先说一说山东省内考生想要报考师范类专业的方式,主要有大致三个方面:一是常规批次报考师范类专业;二是报考提前批次中的公费师范生、委培师范生;三是部分高校含走读计划的师范类专业。
常规批次中的师范类专业

注:学校排名不分先后,按照专业录取最低分进行排序
公费师范生
1、什么是公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顾名思义就是在本科期间享受公费培养,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此外还享受每生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助。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按照协议,到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少于6年。
2、2022年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高校
2022年山东省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学院、枣庄学院、菏泽学院、济宁学院、德州学院15所高校承担。
3、2022年各高校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
济南大学
山东省内普通类录取最高分571分,最低分518分;省属公费师范生录取最高分591分,最低分544分。

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临沂大学


齐鲁师范学院


潍坊学院

泰山学院

滨州学院

枣庄学院

菏泽学院

济宁学院

德州学院

委培师范生
1、什么是委培师范生
委培师范生试点,是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建立委托培养、定向使用机制,选拔品学兼优、宜教乐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推进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育优秀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按照学生自愿申请、高中毕业学校推荐、市级教育部门统筹面试考核、高等院校择优录取、校地联合培养、委托单位安排使用的原则进行,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推行。
2019年为我省首次招收委培师范生,首先在泰安和滨州两市开展委培师范生试点工作,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泰山学院、临沂大学、滨州学院等7所高校承担。
2020年又新增了枣庄、烟台(海阳、长岛)两市。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学院、泰山学院、枣庄学院7所高校承担,共计招收741人。
2021年的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学院五所高校承担。
2、2022年承担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高校
2022年山东省委培师范生培养任务鲁东大学、滨州学院2所高校承担。
3、2022年各高校委培师范生录取分数
鲁东大学

滨州学院

相信看到这里,还有一些同学对公费师范生和委培师范生还有疑问。公费师范生和委培师范生有什么区别?报考条件是什么?咱们接着看!
公费师范生VS委培师范生
主要区别:
1、上学费用
公费师范生享受公费培养,即“两免一补”——免除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此外还享受每生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助。委托培养师范生并不免费。
2、招生对象
委培师范生只招收应届毕业生,公费师范生没有限制。
3、是否面试
委培师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先面试,通过面试才有资格报考。公费师范生则没有这一环节。
4、就业城市
公费师范生就业城市可选范围大,山东省所有的地市都有公费师范生名额。而委培师范生是由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所以毕业后将回委托市就业。
5、就业地区
公费师范生的就业方向明确为乡村地区。而委托培养师范生政策文件中只明确了委培师范毕业生定向回试点市任教,并未明确将面向乡村地区任教。
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山东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毕业生均可报名参加公费生、委培师范生招生:
①热爱所报考专业及将来从事职业,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②通过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且夏季高考成绩不低于我省规定的最低录取控制线。
③自愿承诺签订并履行公费生协议(部分市委培师范生也需提前签订协议),公费师范生、医学生要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6年(其中公费本科医学生不含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公费专科医学生不含参加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时间),公费农科生要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
④身体健康,报考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委培师范生要具备认定教师资格或医师资格的身体条件等。
⑤报考委培师范生还须经过委托培养市有关部门面试,且面试结论为“通过”。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招生考试院官网及各高校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