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模拟再投档!模拟投档是什么?为什么要模拟投档?正式投档前你一定要了解

新浪教育
关注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程表,8月16日至18日上午进行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的模拟投档。不少同学会有疑问:模拟投档是什么?为什么要模拟投档?模拟投档其实是平行志愿投档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投档规则,必须要在正式投档前进行多次的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
平行志愿投档时,首先要准备数据,包括招生计划、招生章程、投档比例、投档规则等,为院校调档做准备;还需要考生的位次数据,根据排序规则对考生从高到低进行排位,如果出现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再采用同分排序规则确定考生位次;考生志愿和其他特征数据也是必需的。
数据准备完成后就要进行模拟投档,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按照原计划确定的投档比例、投档规则和高校招生计划,向招生院校进行模拟投档,生成相关的生源统计信息,在信息交互平台上传递,招生院校可以根据所获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被录取。譬如某院校的某专业计划招生100人,但有300多人填报了这个专业志愿,并且报考分数都很高,省招考院就会与该院校进行沟通,最终进行扩招,增加班级和人数等。当然也会有减少名额的可能,譬如某院校的某专业计划招生200人,但目前只有99人报考,那么招生计划就可能缩减到100人,考生可以放心的是,计划数不会缩减到98人,第99名考生是不会因为计划调整而被拒之门外的,这个院校专业减少的名额也会增加到其他报考人数多的院校专业上,达到相对平衡。
经过多轮模拟投档和信息交互,各个院校的投档条件得到确定,最终招生计划数不再变化后就进入了正式投档阶段,由各省招办启动平行志愿投档程序,将考生档案在统一的时间节点正式投送给院校,由院校进行下载、阅档、预录、预退和上传等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模拟投档和正式投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模拟投档只是提供了报考该院校的生源总体信息,考生简表上包括性别、民族、考生类别、高考分数、考生志愿、是否同意调剂、体检结论七项内容,是影响考生录取的主要项目而非全部项目,考生姓名、考号、学籍号等内容是不显示的,等到正式投档时才会将考生的档案直接投递给院校。
由于平行志愿投档只有一次机会,当考生的档案被正式投档到招生院校后,如果身体素质、单科分数等条件满足学校要求且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原则上是不会被退档的。一旦因为自身原因被退档,除了参与征集志愿,将会失去这个批次所有院校的录取机会。所以模拟投档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方便各招生院校根据生源信息及时调整招生计划,比如扩招、确定投档比例等,最大程度减少退档的可能性,做到进档不退,满足考生志愿、维护考生利益,各高校也能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录取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省录取场也能争取到更多的高校计划名额,让考生获得升入优秀院校的机会。
一些省份的模拟投档会进行三到四次,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考生,经过反复投档后形成的模拟投档线并不是实际的调档线。在模拟投档的过程中,高校是会不断依据招生规则对录取数进行微调的。通过往年模拟投档的分数和正式投档分数对比来看,模拟投档的分数大多会比正式投档的分数高,上下浮动不超过5分。也就是说,如果考生过了模拟投档分,那么正式录取的几率就会非常大。
按照以往的统计信息,省招考院不会将所有院校的模拟投档分数一一公布,部分高校会发布在各媒体平台,考生们可以进行自主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