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港无偿划归青岛港 山东港口集团呼之欲出

齐鲁晚报
关注酝酿多时的山东港口大整合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19年7月9日晚间,青岛港发布公告称,当日青岛市国资委、控股股东青岛港集团与威海市国资委、威海港集团于签署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威海港100%股权被无偿划转给青岛港集团。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青岛港集团将成为威海港的唯一股东。
港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翻开山东省地图,从北至南,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和日照港7个市级港口“七星”布局。
山东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但除了青岛、烟台和日照港3个亿吨大港,其余的港口规模小且“身份”不一,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协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

港口单打独斗,整体竞争合力不强
目前我省港口吞吐量全国第二,全国十大港口山东占三席,尽管成绩斐然,但顾虑仍有不少。
“近年来,我省与辽宁、天津在东北亚航运中心、中国北方航运中心竞争中,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向南又面临着江苏、上海等省市港口的激烈竞争。”省发改委副主任关兆泉此前表示。
今年3月份,我省多部门赴辽宁、浙江和广东、江苏调研。关兆泉曾参与其中,他表示, 对标江浙等省,对方已初步完成港口整合,逐步实现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然而,我省港口仍在单打独斗,团队难以发挥,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也不充分。
我省港口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未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因区域分割、腹地重叠,重复建设、货种同质化现象明显。比如,部分港口在铁矿石、油品、集装箱等方面缺乏协同,造成产能过剩,相互压价。
“发展软实力不足,未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港口仍以装卸、储运等传统业务为主,港口产业链不长,临港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管理、服务、品牌等软实力不足。
反观国内外,区域港口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由相互竞争转变为抱团发展。美国的纽约-新泽西港,占据东海岸近30%的市场份额。日本东京湾区的东京港、横滨港、千叶港、川崎港等构建组合港,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工业城市群。国内也有港口资源整合的成功案例,浙江省整合组建宁波-舟山港,去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港。

三港合一,青岛整合威海港
山东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张心骥认为,“面对国际国内港口整合发展的大趋势,对标全球知名大港,我省加快推进港口整合,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好在,我省已有布局。2018年3月,省政府召开推进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工作专题会议,确定率先启动渤海湾港口资源整合。
“渤海湾港口整合,迈出了全省沿海港口整合的第一步。”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航介绍说,作为全省港口整合工作的“先行者”,2018年3月28日,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整合潍坊、东营、滨州三市全部国有及非国有港口资产,包括所涉岸线、航线资源,统筹三市港口及岸线的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实质性整合工作,力争6月份完成全部国有港口企业股权划转工作。”
事实上,青岛港与威海港之间也曾有过合作。2005年,威海青威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1.4亿元人民币,由威海港和青岛港合资成立,威海港持有51%股份,青岛港持有49%股份。这也是山东省两个港口首次成功实施战略合作。
威海港与青岛港在主营业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业竞争。资料显示,威海港的主营业务为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等货物的装卸和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融资租赁服务、客滚班轮运输业务等。青岛港的主营业务为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原油等货物的装卸和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等。青岛港表示,考虑到威海港规模相对青岛港较小且威海港货物处理能力较为有限,威海港和青岛港在主营业务上的竞争程度有限,预期本次无偿划转不会对青岛港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港口整合的同时,李航介绍,也在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东营,与万通海欣控股集团在东营港的第一个大码头项目,总投资9.6亿元,预计达产后每年实现码头经营收入1.9亿元,年利润约1亿元,“预计将于6月底实现开工,这也是渤海湾港口整合后的第一个大项目。”
东营、滨州、潍坊三港的整合只是第一步。目前,青岛港整合威海港。而接下来,还将有新的“动作”。据悉,再之后,我省将适时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未来渤海湾港口集团、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四大集团或将“统一”。
(齐鲁壹点 壹点号:泺源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