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英雄赞歌——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走进历城二中

新浪教育
关注5月25日至26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走进历城二中。


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观看了演出,班主任老师跟随观看,全校教职工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也观看了演出。
两天时间,四场演出,闻韶艺术馆大礼堂场场座无虚席。


歌剧一开场,经典动人的唱腔,大气磅礴的乐团伴奏,演员精彩投入的表演,瞬间将在场师生带回到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沂蒙山》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共分为六幕,以沂蒙革命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揭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所铸就的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


演出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讲述了以海棠、林生、孙九龙为代表的沂蒙山老百姓与八路军战士夏荷等人,军民一心,牺牲小我,团结抗日的动人故事。
林生告别刚刚怀孕的海棠,毅然冲向抗日战场。
为保护八路军伤员,村民孙九龙带着几个小伙子顶替伤员走出山洞。
村民海棠和女八路夏荷的重唱《世间哪有这样的情》唱得如诉如泣。
八路军为了掩护村民,林生带着队伍和日寇决一死战,一段领唱、合唱《生路、死路、进路、退路》。
革命军人夏荷为守住组织机密,毅然赴死;海棠为救小沂蒙让自己的儿子小山子引开敌人,小山子中弹身亡……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让在场观众潸然泪下。
“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我们都是你的儿女,你是永远的爹娘……”八路军战士深情的歌声响彻在沂蒙大地上,也唱进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田。一幕幕、一场场,感天动地,荡气回肠!


在熟悉的《沂蒙山小调》中,演出圆满落下帷幕。观众们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沂蒙精神,可歌可泣。抗日战争时期,百万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继续砥砺前行,谱写未来的华彩新篇。

演出现场,高一学生丁楠写了一封信送给山东歌舞剧院的演员们,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表演。表演者们看后十分感动,感动于学生的真诚聆听,感动于学校对学生的用心培养和教育。
学生观后感:




剧目介绍: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临沂市委联合出品,山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先后入选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度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周。被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专家评价为“响应了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气势恢弘、充满豪情、充满正能量、充分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展示历史画卷和英雄群像”的一部优秀红色题材艺术作品。
《沂蒙山》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生动讲述了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深刻揭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深刻内涵,是一部红色主题浓郁、山东特色突出、艺术水平高超的优秀文艺作品。歌剧《沂蒙山》已在济南、福州两地演出,每场演出都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歌剧《沂蒙山》立足歌剧艺术本体,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营造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沂蒙地区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沂蒙精神享誉全国。巍巍蒙山高、滔滔沂水长。八百里沂蒙,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名人辈出、群星璀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传说,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剧目意义:“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原省文化厅要大力挖掘深厚的沂蒙精神文化资源开展艺术创作,打造推出代表新时代艺术发展高度的文艺精品。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以沂蒙山为代表的山东革命根据地都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人民、山东人民为我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做出的无私奉献和伟大贡献。这样一片热土,也先后孕育和推出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芭蕾舞《沂蒙颂》、京剧《红嫂》、吕剧《苦菜花》、电影《红日》等。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老区人民拥军支前的感人事件,在歌颂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很遗憾地缺少了对沂蒙山根据地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整体性呈现,歌剧《沂蒙山》弥补了这一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