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粤港澳大湾区给山东发展带来的启示?

新浪山东
关注
时间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自形成到尘埃落定,已历经两年的时间。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随之而来的是,一座让社会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在公众视野。
粤港澳大湾区脱胎于珠三角城市群,是个崭新的世界级大湾区,预示着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升级。
长期以来,珠三角经过不断演变,从双核引领到多核崛起,再到现在走向弹性互动的大湾区集合,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或多或少可以找到与山东相似的影子。
然而,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山东则显得过于眷恋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山东应该扩大自身的格局。”一资深媒体人分析称。
”群雄环伺“

△海那边,隐藏着看不见的风起云涌
环顾周围,山东似乎没有了退路。
翻开地图,山东北有以首都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南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西有崛起的郑州、复兴的西安。
由此也可以看出,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正日益形成。
资料显示,京津翼城市群覆盖北京、天津、石家庄14个城市,占全国面积的2.35%。
官方给予京津冀城市群的定位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城市群的发展,并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包含26市。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次提出。
而中原城市群地处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与京广通道交汇区域,则覆盖了包括山东聊城、菏泽在内的30座地级市,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目前势头十分迅猛。
然而,在世界性、国际化的理念不断成为现实的同时,山东的发展则有点“小富即安”。
“世家”“新贵”纷纷崛起,本应该如坐针毡的山东,却镇定得让人些许意外。
援引“青记”中的一句话,翻遍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却没有任何“山东半岛”或“城市群”的字样。
分析人士称,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歌猛进”,不得不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捏了一把汗。
之前提到的,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力争全面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国家级城市群,又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
被边缘?

△ 被推至海边的,像一个个被遗忘的日子
周边城市群的“突起”,更是把山东衬托得有点暗淡。
虽然经过三千年的历史洗礼,山东依旧无法摆脱被“边缘”的尴尬。
周围都是拥有中心城市的城市群,山东却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尤其近年来的郑州崛起、西安复兴。
另外,山东给外界的印象就是“群星遍地”,但没有形成“众星捧月”的城市格局。
也因此,相较于兄弟省份,山东无法拿出一张有力名片来代表自己。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都属于国家层面上的战略。但是,这样的机遇却和山东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地里位置来看,北京、雄安、邯郸、安阳、郑州位于京津翼地区的中轴线,山东与山西、济南与太原,则处于配角的位置。就这一点看,山东的发展则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的“边缘”是很多原因的叠加。山东的强省弱省会的现状也是其中之一。
2004年之前,济南欲以“山东第二”“双核之一”掩盖尴尬的状况。或者,以先天资源不足来解释无法超越青岛的原因。
2004年烟台GDP首次超越济南,并在之后若干年将这一差距逐渐拉大。从此,济南如意算盘被破灭,GDP规模“老三”的帽子一戴便是1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兄弟省份省会城市西安、合肥、郑州迅猛的发展势头,济南面临的情况可谓是“内忧外患”。
省会城市的实力与所在城市的话语权有直接的关系,如此,似乎也让山东的被“边缘化”进一步凸显。
山东未来

△ 跳出过往,才能找到现在的自己
有些边界,会限制住自己的目光。
山东不缺湾区、也不缺城市群,半岛都市群、蓝色经济区、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这也无不会助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山东的发展似乎从未突破过自己。
山东半岛城市群2005年的规划,最早提出的版本是8个城市,以青岛、济南为首,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山东西部的城市如菏泽、聊城,因区位因素则被“扔给了”中原城市群。
后来邻居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晋升国家级,并辐射山东的菏泽、聊城两市。
郁闷之余,山东很快又下发文件,把聊城、菏泽揽入怀抱,自此,山东半岛都市群的发展定位为全省16市。
对此,分析人士称,除了想打造比肩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中国北方的增长极,山东是不是可以和临近省份的协同发展,甚至囊括韩国仁川在内,整体统筹形成东亚城市群规划。
这里,新浪山东头条((ID: xlsdly))初步统计,就全国规模比较大的12个城市群而言,所属单位有8个城市群隶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
不同的是,山东蓝色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山东黄河三角洲都是聚焦于山东的发展,着力于挺起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
然而,上述城市群,由于地理环境和发展理念等缘由,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更别说对周围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10多年前就有青烟威一体化的说法,直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仍在建议加强青烟威“一体化”统筹,需要思考的是,彼时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是否已经被打破?
“以山东半岛都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很少能看见突破省级行政区域的局限,这不仅反映出山东发展格局与思路,也暴露着其局限与短板。”分析人士称。
可以说,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长江三角洲都市群、京津翼城市群,都为山东日后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意义深远。同时,这也是山东实现突破的立足点之一。
文 / 吴浩 设计 / 刘蒙蒙
编辑 / 青稞 图源/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