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莱芜市农业局加快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培育新动能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再造特色农业产业新优势。巩固提升“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开新花”。加快发展精细菜、食用菌、中药材、草莓、茶叶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农业新增长点,壮大明利蔬菜合作社、口镇嬴泰田园、岳圣白花丹参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102个,带动形成中西部“三辣”、东南部果茶、北部休闲旅游、汶河流域精细菜和莱芜黑猪等8个特色产业板块。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借助农业产业化各类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个一村一品专业镇,分别占行政村、行政镇的20.75%、40%,其中种植业专业村199个。像蒜黄产业。全市蒜黄种植面积大约300亩,种植时间从10月份到次年4月份,一般每年种植7茬,生产的蒜黄和利用后的蒜根都可以对外销售,每亩地每年纯收益在10万元以上。像猕猴桃产业。已从无到有发展到830多亩,平均亩产2750公斤,每公斤售价在26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在6万元以上。拓展农业生态、生活功能,进一步发掘和传承姜文化、茶文化等特色产业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点1个,国家星级示范园区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示范园区3个、齐鲁美丽田园1个、美丽休闲乡村1个。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积极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树立节本就是增效的理念,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节本增效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其中,生姜配套高产技术集成土壤熏蒸消毒、“双膜一网”、“秋延迟”等新方法,在保证生姜品质的同时,产量大幅提高,最高亩产突破20000斤大关。依托山东省蔬菜创新团队莱芜综合试验站和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莱芜综合试验站,加大引进泰山学者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力度,着力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搭建新型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5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莱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市级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30余家,全市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万余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分别达98.5%和98%。

三是确保舌尖安全,夯实优势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从源头治理、标准生产、全程监管、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立足我市“三辣一麻”、精细菜、食用菌、白花丹参等特色农产品,先后制修订农业标准70余项,指导成立莱芜市草莓产业联盟、生姜加工协会、食用菌质量联盟、樱桃质量联盟和山楂质量联盟等,全市先后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个、市级44个。以韭菜产品质量安全为例,连续3年将韭菜专项整治作为创建网格化管理和全程追溯的重点进行推进,以“双证制”管理探索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到实处。形成“1个产业+N个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成功推选出9个省级知名企业品牌,21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品品牌被遴选为“莱芜市首批市级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64个。

四是坚持改革导向,加快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增效。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复合型经营体系,带动全市70%以上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探索推进生姜、畜牧等农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在产业政策和规划制定、行业内部利益纠纷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了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像张家洼街道崔梁坡村,推行土地股权化改革,按照每亩地1股的标准折算成713股,入股土地全部由村集体集约经营,保底分红1000元/股。土地规模经营中草药、大棚油桃、草莓等经济作物,亩收入过3万元。同时,加快农产品电商建设,像位于莱芜边远山区的凯瑞山楂合作社,既注册了阿里巴巴批发平台,也开设了淘宝、京东零售终端,通过电商渠道年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

(信息来源:山东省农业厅信息网  作者:莱芜市农业局 魏海刚)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