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在山东师范大学召开

新浪教育
关注10月9日,第24届“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在济南开幕。据悉,本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承办,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等协办,于2018年10月8日至12日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举行,这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内地举行。

众多学界名家参与到本次会议中来,包括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安妮·康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学部化学测量学负责人王春霞教授,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戴夫·多蒂教授,哈佛大学威廉·史明伟教授,台湾大学陈和麟教授,芝加哥大学阿尔温德·穆鲁盖教授,海德堡大学刘娜教授,加州理工学院钱璐璐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唐波教授等。此外,应邀参加大会的,还有近300名来自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国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及其 DNA 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DNA 技术正在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和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已经或即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其应用范围之广、应用领域之多,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DNA为疾病提供了新的解释、新的诊断、新的疗法,与新的预防策略。又如DNA对于许多目标物,比如生物小分子、蛋白质、无机离子和一些有机小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能力,因此DNA作为一种分子识别元件用于构建DNA生物传感器,这种生物传感器已在遗传分析、临床诊断、环境检测等领域受到重视。同时,DNA分子也具有强大的序列可编程性及精确的分子识别能力,被认为是发展下一代生物计算机的理想材料。1994 年,图灵奖获得者 Leonard Adleman 教授首次提出了DNA 计算的概念,展示了 DNA 分子强大的平行计算能力。1995 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召开的首届 DNA 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上来自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两百多名科学家共同探讨并充分肯定了DNA 计算的可行性。该会议的顺利召开,将为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会议所产生的理论成果也将进一步促进 DNA 计算和分子编程研究领域的发展。
据山东师范大学高晓南博士介绍,会议研讨内容,主要为DNA计算、分子编程、基因编辑等高新技术,与生物制药、智能计算等行业密切相关,将促进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会议的举行将会起到以下作用:(1)促进我省相关领域的对外科技国际交流合作;(2)提高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3)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届时,将为广大从事DNA计算与分子编程研究的相关人士呈现该研究领域的科技前沿和发展方向。
据悉,“DNA计算与分子编程国际会议”是目前DNA计算与分子编程领域公认的权威国际学术会议。首届会议于199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召开,之后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23届。历届参会人员中包括图灵奖获得者DNA计算领域创始人Leonard M。 Adleman教授、高德纳奖获得者DNA计算领域创始人Richard J。 Lipton教授、遗传学泰斗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George M。 Church 教授、费曼奖获得者DNA纳米技术领域创始人Nadian C。 Seeman教授等诸多国际顶尖学者,会议研讨内容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科技前沿和发展方向,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历届会议举办地点主要分布在美国、荷兰、日本、韩国、捷克、丹麦、德国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