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中国·山东故事】兵圣故里行

新浪山东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东营广饶县)人氏,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奉为兵圣,尊称其为孙子。由此,广饶县,便有了“兵圣故里”之称。

带着对兵圣的敬仰之情,前些时日,踏上广饶这片土地。

“兵圣酒”“孙武湖”“孙武大街”……广饶的土地上,兵圣文化的遗韵可谓无处不在。

到广饶,孙武祠是必去的。

孙武祠,1993年建成,寄托着广饶人民对兵圣的深深敬意和无限的怀念。

这座仿宋建筑风格的祠堂,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风格四进院落,整个建筑,大气中不失婉约,秀雅里藏有恢宏。

祠堂的大门上悬挂一块题字大匾额,为前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手书,“孙武祠”三个金色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各据一汉白玉石狮,它们威猛雄壮,目光犀利,夜以继日地守卫着这块庄严之地。

迈进孙武祠的朱红大门,几棵古槐迎面而来,其主干粗壮,浓荫如盖,临风飒飒,显嵯峨威仪。依傍着古槐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这一刚一柔相衬的情致,倒与孙子兵法中的“刚柔”之说有几分契合。

庭院中间,是一座孙武汉白玉雕像。

孙武,这位2500年前的战神,此时正手握竹简,腰挎宝剑,高瞻远瞩,气宇轩昂,一派深思熟虑、成竹在胸的将相风度。他脚底的石块上书写着“兵圣孙武”四个字,令前来拜谒的四方来客顿发高山仰止之感。

步入后院,是孙武祠的正殿兵圣殿。

正殿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好像与蓝天衔接,宛如行云流水,风光无限。殿外,两个大香炉香烟袅袅。殿内,有孙武坐在案前奋笔疾书的铜像,身后是展现《孙子兵法》精彩场景的大型壁画。兵圣铜像,那文武兼修、神威知文的非凡仪态,让人观之肃然起敬。

走出兵圣殿,向北穿堂而过,就是雄伟宏丽的“藏书阁”。阁前设一圆形水池,周置石栏,假山布列,蔓藤蒙络,雅趣盎然。游人置身其中,意趣无穷。门口红色大廊柱上,有一副金色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上联:一腔热血阁内不乏车千乘,下联:满目宝书胸中自有百万兵。藏书阁楼上是兵书史料展,这里有关孙武的兵书史料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可谓是弥纶古今,藏纳繁博。楼下是古代兵器展。刀、枪、剑、戟、斧、钺、钩……长短武器,应有尽有。遥想当年,一策一谋,就决定了千千万万兵器主人的生死。将兵书与兵器,连袂展出,该是有此深意吧?

古代碑廊展厅里,陈列着当地出土有关孙武的历代石碑。

碑刻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千秋往事尽凝于此。几经岁月变迁,能侥幸留下的石碑是难得的文化瑰宝。

眼前,因饱经风雨的浸蚀,不少石碑残破不全,显得冰冷粗糙,碑刻文字亦是依稀可见。但只要细品碑文,就会觉得每块石碑都是有感情的,它们不动声色地撩动人的心弦。滔滔传奇,凝于静穆石碑,辨识着那些模糊却传神的碑文,愈加让人感佩兵圣的人生态度和超人胆识。

孙武生平展厅,用文字和图片把孙子生世和丰功伟绩一一展现给观者,竭力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历史人物,重现兵圣的非凡人生。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孙武曾率吴国三万军士,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强大的楚国,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诚然,孙武是优秀的军事家,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从为战争而战争的桎梏中走出,成为一个心怀苍生、有血有肉的哲人。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它通篇都贯穿着“非战”与“和平”的崇高理念,充满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辅吴王建立霸业后,孙武激流勇退,甚至身迹无踪,绝不仅仅是因为“高处不胜寒”,说明他是真正厌倦了战争。孙武的最后归宿,已湮灭在历史的迷雾中,无可追寻,留下一个永远的谜团任后人猜度。光阴荏苒,却抹杀不了兵圣在历史长河中的熠熠光辉,孙子哲思传之久远,超越时空。

孙武研究成果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出,《孙子兵法》那透彻的精义,早已超出军事领域,在政治、外交、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并远播海外,不断掀起《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各种介绍《孙子兵法》以及关于《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的书籍亦纷纷出版,畅销不衰。

祠内各类有关孙子的书画作品,亦无不显现出不凡的气势,置身其中,如泛舟艺海,让人思接千载,神游万仞。不少观者缓慢移步,轻吟细品,并不时发出几句感慨。

追抚今昔。华夏大地上,曾上演一场场血染山河的“争霸大戏”,多少城池化废墟,多少身躯成白骨。今人,只有了解过往历史,才会真正庆幸与珍惜眼前统一安宁的生活。

拜别先哲,走出孙武祠。天空邈远璧阔,没有一丝云。回眸,见“孙武祠”三个大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兵圣故里行,行色匆匆,所见所闻,皆浮光掠影,但我已觉收益颇多。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气韵。豪气、英气、浩气,这是广饶的气韵,由内而外,熠熠生辉。

(作者:黄阔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