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大谋略!促长清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新浪教育
关注8月7日长清区中小学教育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浙江大学开班,长清区100名中小学教育干部参加培训。
据了解,本次培训班是长清区十大提升工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工程”的重要体现,从2017年起已举行各级各类领导、教师培训班26次,切实提升了长清区教育干部的领导力与提升力,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为实现长清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长清教育不仅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一个着眼于长清教育未来发展的大谋略,让长清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过去的一年,长清教育人从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到与华师大基础教育集团联姻,从内涵质量提升工程再到推动全区优质均衡发展的集群化办学,一个又一个积极作为的“大手笔”,让老百姓叫好又叫座,深得民心。


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 教育发展有了指引方向
长清教育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倾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手上有招、脚下有路,以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作风狠抓落实,推动长清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2017年5月10日,长清教体局发出了教育理念与发展目标征集令。通过在自己的岗位与角度进行思考,所有长清教育人形成 “教育,让长清更具魅力”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全区4670余名教职员工共同的追求和愿望,形成了目标同向、上下同心、干群同力、行动同步的强大合力;确定“品学兼优、身心双健、特长显明、素质全面”的学生培养目标,全力打造学生人文底色;凝聚方方面面智慧结晶的《长清教育改革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是长清教育发展的总纲领、出发点和落脚点,分别涉及集团化办学、教师专业发展、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干部队伍培养、高效课堂质量、学生综合素养、教育信息融合、校园文化环境和后勤服务体系综合提升10个方面。这一系列的教育发展的大思路、细规划、精布局成为长清教育工作的指引和发展方向。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2017年9月1日开学的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城实验学校,从有意向办学到学校落地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校长周学忠的带领下,学校依托山师大二附中和山师大附小,共享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同时牵手高校,与各高校建立共建共管委员会,共享大学教育资源。
学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以“面向全体,个性发展,润育潜质,面向未来”为办学理念,唤醒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静心做教育,做有理性有温度的教育,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具有大学气质、山师大特质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长清区教体局首次面向全国引进的优秀人才,去年报到后,张绪儒来到了乐天中学。在那里,张绪儒以“完整教育成就完整学生”为办学理念,与15名教师、168名学生开始了“创业之旅”,虽然属于借地办学,但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张绪儒和他的团队便将学校办的风生水起,成为家长高度认可的好学校。今年9月1日,张绪儒和他的团队将正式入驻济南大学城实验学校。
从规划到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济南大学城实验学校是长清教育发展的“大手笔”,同时也创造了长清教育发展的“新速度”。而这仅仅是长清教育渴望发展、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济南教师培训基地,3月30日落户长清大学科技园,与“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城实验学校”、“济南市大学城实验学校”形成优质学校的集群效应,促进长清区优秀人才的集聚,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长清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苦练内功内涵提升 优质资源惠及全区
城区学校少,农村学校多,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配建学校也急需借势名校的带动发展……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发展难题,长清教育人深知要真正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必须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引领作用,苦练内功,着力内涵提升。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依托校长职级制改革进行了充实调整,评审认定一级校长1人,二级校长28人,三级校长14人,试用期校长4人。通过校长职级制调整,调出了干劲、调出了活力、调出了团结。同时各学校开始抱团发展,携手前行,以“城乡互动,优质均衡”为着力点,共组建了一中办学集团、实验办学集团、石麟办学集团和学前教育四大集团,形成学校纵向集群发展;建立1个高中、3个初中、3个小学教育联盟,联盟内实现师资整体调配、资源互通有无、评价结果互认,形成学校横向集群发展;按照“化零为整,集约管理,教师共用,资源通调,成果共享”的原则,将全区10个街镇71处小学合并为25个办学联盟,惠及全区51000余名学生。
集群化办学打通了区域内学校之间的“资源墙”和校长关起门来办学的“理念墙”,把名理念、名经验和名师直接移植到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名校效益放大,不仅有效破解了“上好学校难”的突出问题,同时也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迅速扩散延伸,对教育均衡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以“解决问题式”融合活动为导向,与市中区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结对学校逐步增多,融合形式灵活多样,打通了两地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高速公路”。借长清大学城发展之势,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紧紧围绕“六个依托”,在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实验实践等方面与各高校粘合度进一步增进。这一系列的改变,为长清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坚实了教育发展的底气与定力,优质品牌学校的集群效应惠及全区所有学生,引领长清教育朝着高位均衡、学有优教的目标跨步前行。
城乡共同发展 家门口享受上好学的幸福
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在这一理念下,敢于担当的长清教育人开始了自己的“乡村振兴”,让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小而优”的好学校。
2018年5月31日,长清区教体局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在全区推广“双师”课堂,并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把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了长清学子。每周两天学校通过“双师”课堂,借助互联网将外教请到了学生身边,让学生享受到了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样的优质英语学习资源。


同年4月25日,教育部全国“十三五”规划课题济南市中期成果汇报交流会在长清区万德街道中心小学举行。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魔方等这些在孩子们休息时间出现的玩具,被万德街道搬到了全街道17所小学的课堂之上,摇身变成“教具”,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思,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称赞。以‘益智课堂’为代表的乡村教育,也经成为长清教育发展改革的新亮点。
大学城实验学校“做完整人的教育”,第一初级中学的全时空管理体系,实验小学的全阅读和六礼德育课程,石磷小学规范严谨的教学常规(如语文的“六学”和润课堂、英语“双师课堂”、美术“尚美”课堂、体育“3+3”课堂、科学“实践探究”课堂),实验中学的全员选课,一中的科学育人理念,万德的益智课堂基本发展成熟;立足实际,职业中专的职普融合,平安小学的贤文化,孝里中学的孝德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上门和特普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学校的特色发展打破“千校一面”格局,形成“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办学风格,使全区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上好学的幸福。
长清教育人将继续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与新动能,突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异,使优质资源民生化、普及化,顺应更多人“上好学”的期盼,并将逐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向拓展,实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