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谜有趣又“虐心” 灯谜从哪里来请你猜一猜

齐鲁晚报
关注
灯谜现场人很多
有了赏花灯、猜灯谜才算过了一个传统趣味的元宵佳节。3月2日元宵节当天,省城各大文化场馆和旅游景点都推出了趣味灯谜活动,数以万计的灯谜集中亮相,吸引无数市民前往秀智商。这些或创新或传统的灯谜来自哪里?当下的灯谜有何时代特色?大众又喜欢什么灯谜呢?这些都能在灯谜活动中寻得答案。
传统经典谜语难度最“虐心”
对不熟悉灯谜的人来说,趣味多变或文化功底深厚的灯谜会看得一头雾水,但是对灯谜爱好者来说,猜灯谜就是一场速度的比拼,智商的较量。

元宵佳节,山东博物馆、尼山书院、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及大明湖、趵突泉等旅游景区都推出了丰富多彩、趣味连连的猜灯谜活动,给大众带来无穷乐趣。其中,省图的“书海灯谜会”推出了近两万条难易度不同的灯谜,吸引近千人一大早就赶来猜灯谜。现场门一开,大家拿了答题卡一路狂奔,争抢拿手的谜语。
记者发现,猜灯谜真是老少咸宜的活动,一上午近2万条灯谜已被热情高涨市民揭晓了很多,尤其是一些字谜、成语谜、影视歌谜等流行灯谜,比如,“山东有霜冻”打一歌曲名、“红色战士”打一主持人名,基本被快而准地抢答完了,大家拼的基本是写谜底的速度。
但不少传统经典的灯谜却不那么容易猜,尤其是古典谜语,谜底揭晓的速度非常慢。如,仅猜“《论语》一句”“《书经》一句”的谜面就有几百条,什么“和尚称长老”“文章有价”“树树皆秋色”“在钱眼里坐”“宫灯”“一年又是一年春”等……连谜面都文绉绉的。猜谜者不仅得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原典,还要熟悉灯谜的答题技巧才能给出谜底。
灯谜竞猜趣味活动虽然难度有点儿大比较虐心,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帆船何以快如飞’打一《西游记》人物,是什么?”一连几位小朋友落败,一位女性要求回答,主持人却抢答了“顺风耳”,现场一阵哄堂大笑,佳节气氛浓厚。
布谜者绞尽脑汁每年灯谜不雷同

争分夺秒写灯谜
省城的灯谜会场,一般都设几个竞猜区域,灯谜丰富,总数目能有数万条。这些灯谜都是从哪里来的?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比较权威的灯谜库。省博、尼山书院等公共场馆的灯谜来源于此;二是,组织人员出灯谜。
省图工会副主席孙延清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灯谜品质不与上一年的雷同,今年省图新增了古典灯谜集萃。“从去年11月份,我们就专门组织人员出灯谜。图书馆版本库里有很多经典绝版的灯谜集,今年很多灯谜就来源于《谜海》《中华谜语集成》等旧作。”
孙延清说,上世纪六七十年绝版的灯谜著作里有太多大家没见过的灯谜,并没有被扫描入灯谜库,这些谜语网上都搜不到谜底,需要真学识,很具挑战性。“但是,这些著作的灯谜分类与现在非常不同,大多以清代、民国时期的谜社进行分类,我们从中去粗存精,手工摘录出来,整合后分列入《论语》《诗经》《千字文》谜语类中,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这些谜语明年又不能用了,还得从版本库里继续找新的,以满足谜语爱好者的需求。”孙延清表示,现代人作的谜语有很多权威渠道可以拿到,但是传统的经典精华谜语需要从图书馆的收藏版本中才能获取。
为保证每年的灯谜不雷同,布谜工作人员都绞尽脑汁,翻箱倒柜寻找新谜语,请谜语专家做顾问,在中华谜语库里找新谜,谜语做不到条条新颖就在形式上下功夫……原来,不管是场馆还是景区,只要有谜语,就要有大量精心的“布局”。
灯谜贴近时代大众喜闻乐见最重要

老人也来猜灯谜
谜语专家王麟告诉记者,猜谜其实没有诀窍,就是要熟悉灯谜的规律,多看多猜。“这两年灯谜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年轻人追求新奇,作出灯谜的路子就要拓宽,灯谜风格更加多样化,一些网络词汇也入了谜语,成为谜面或谜底。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加猜灯谜活动。当然,一些时政方面的内容也产生了不少好谜语,尤其是这两年的灯谜金虎奖中,出现了不少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好灯谜。”
王麟称,在当下的谜语流行中,年轻人更喜欢秀才智、出其不意的红豆格谜语。确实是。在灯谜活动中,记者发现,有些灯谜的谜目就是“打一网络流行语”。
“传统谜语有卷帘格、白头格、秋千格、梨花格等百余种格式,用什么格就猜什么谜底,这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研究。传统谜语中,典籍常入谜语,谜底、谜面需要完全扣合。但是在网上,很多与当下流行相结合的谜语,并没有严格地遵循谜语规律,在扣合上不严谨,但猜起来比较容易,大众喜欢。这也是一种推新,与时俱进,谜语才有生命力。”王麟说,猜谜本身就是民间的娱乐活动,为的是给大家带来趣味和知识,新奇巧趣、大众喜闻乐见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