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名”到保送北大 济外学霸如此逆袭

新浪综合
关注学霸看了这么多,最服就是这一个!从倒数第一到保送北大,请看学渣逆袭记!

济南外国语学校今年保送北大的五名学生,从左到右分别为路畅、尹楷珺、张宇淏、管小淳、马子函。记者 张鹏 摄
近日,尹楷珺、管小淳等五位高三学生被保送北京大学一事在济南外国语学校引发热议,成了学校里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一位还是从最后一名逆袭成为今日学霸的!
当大多数同学备战高考时,他们依靠卓越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提前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除了羡慕之外,不少学生和家长也好奇,这些孩子身上有哪些过人之处?1月31日,记者在学校里见到了同学们眼中的这五位“偶像”,除了学霸这个共同标签外,他们还是学生会骨干、文艺达人、声乐高手……
尹楷珺(保送北大印尼语系)
少年天才,喜欢思考哲学问题
从高一开始,尹楷珺就担任校学生会社团部部长,曾主持举办过多次校级大型活动,在书法作文英语甚至哲学竞赛中都拿过奖。但是比起加在身上的那些头衔,尹楷珺更像一个刚刚开蒙的小孩子。“闲暇时他会莫名其妙来一句钢铁侠变身,开社团会议时也会唱起自己写的歌,无论考得好或者不好都笑得没心没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尹楷珺的同学毕泽佳感慨道。
实际上,尹楷珺曾经历过学业上的失利,在第一次保送进圈考试时,他因为许多杂事心烦意乱,名次比期末退步了30多名。他痛定思痛,总结出“学习需心无旁骛”的道理,“当你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成功其实并不难。”尹楷珺告诉记者,之后的二保、三保考试自己都顺利度过,四保、五保顶着巨大的压力全力以赴,最终以0.5分的优势获得了较大的选择权。
记者让他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高中生活时,他立即答道“思索”。高中三年,尹楷珺读过很多哲学书籍,课余时总喜欢去想一些“庞大”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的无知,这也让我更加勤勉、更加认真。”尹楷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高中三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有人中途退场,有人另辟蹊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优异的成绩外,尹楷珺还有着令人羡慕的艺术细胞,他曾多次在朗诵比赛中获奖,平时喜欢写歌,又写得一手好字。在学习之余,他常常通过歌声和书法调整自己,“在学习和在这些艺术活动中,状态是完全不同的,那是对待事物的另一种视角和感觉。”尹楷珺总结道。
管小淳(保送北大俄语系)
中考520分,“压线”考进外国语
“朴不言”,这是小学时管小淳给自己起的笔名,意味着“朴实一点,少说多做”。管小淳一直认为自己像无根的浮萍,一直在到处漂流。“他不过是碰巧才考上的。”这是管小淳初中考上外国语免费生后小学老师对他的评价,这一句话他记得很牢,有时还要拿出来想想。
“我的起点是我们五个人中最低的。”管小淳告诉记者,3年前他仅以520分的中考成绩,以免费生最后一名的身份压线进入济南外国语学校。当记者问是什么让他最终实现如此大的飞跃时,他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坚持”。
“朴实一点,少说多做”是管小淳一直以来的准则,在浑浑噩噩过了半年后,高一下学期三月份的一天,他来到北大,看到北大的那扇红门,走进那片圣地,便下定决心要留在这里。这之后一切开始进入正轨。管小淳开始刷题,一学期刷了五本。他坚持早起,珍惜每节课,不错过老师讲的每一个字。他开始总结新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与梦想最终并肩。”记者了解到,除了日常加倍努力外,管小淳格外重视寒暑假的学习。暑假里他把政治课本翻得起了毛边,书页变硬变黄。他每天认真整理英语和地理笔记,同时整理了数学圆锥曲线和导数的经典例题和方法。这使他在开学保送考试中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最终也算实现了个‘逆袭’吧。”管小淳谦虚地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保送北大并非仅靠成绩,还需要杰出的求知能力,“我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而非任何事物的竞争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习之外的管小淳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很少这么严肃,在班里他是‘活宝’,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他的同学徐昕宇告诉记者,与大多数学霸不同,管小淳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歌声曾让校领导拍手叫绝。
马子函(保送北大德语系)
人在舒适的时候,不会进步
所谓成长,对我来说,由三个词构成——梦想、积累、坚持。作为一名省招生,千里迢迢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求学,身处他乡的不适以及由此造成的困难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在我彷徨时,是梦想给我力量。在我懵懂之时,北京大学便已经在我的心中发芽、生长。”马子函告诉记者,“很多人看见我们享受成功果实,却忽视了背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
“丰富”,是马子函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丰富的经历、丰富的谈吐、丰富的思维……随着交谈,记者慢慢感受到这个大男孩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敏锐思想与有趣的灵魂。
“他的涉猎非常广泛,琴棋书画都有所涉及,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他身上有种钻研劲儿,也让他能在各方面取得好成绩。”马子函的班主任孙庆松老师说道。对此,马子函告诉记者,“寻觅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追梦的路上似乎不应过多停留,但寻梦路上的风景却又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深入下去就会有收获,更何况它们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马子函在一步一步挑战自己,“人在舒适的时候,是不会取得进步的。只有一步步走出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马子函说道,在考试时他的确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张宇淏(保送北大朝鲜语系)
合理安排时间,找准节奏
作为今年济南外国语学校保送北京大学的唯一一名女生,张宇淏显得格外突出,而她谈吐间的自信与洒脱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记者了解到,眼前这个开朗大方的女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因为她并非只顾埋头书桌,而是积极地在各种舞台锻炼和展现自我——她曾组织并主持过学校里的“春雷杯”演讲比赛、分别夺得过校内英语和语文演讲比赛的一等奖,还曾代表学校参加了2017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她还担任着校学生会卫生部部长一职,此外,她还热爱舞蹈,衷情古筝,喜欢读书……
张宇淏的班主任杨玉东老师这样评价她,“努力刻苦,目标明确,合理规划,坚定不移”。
小到课间、大到假期,她总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达到最佳状态。在大大小小的选择面前,她总是坚定地迈向北京大学的方向,从未放弃对于梦想的追求,正是这样的坚定助力她一路“逆袭”。
谈到追梦北大,张宇淏表示,在保送这条常常被人误读为“捷径”的道路上,她并非一帆风顺。高一时并不理想的成绩一度让她离北大很远,可她从未放弃过追逐梦想:她会默默地将“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誊抄到笔记本的扉页,或者将自己的抱负与老师和同窗分享。渐渐地,她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名次稳定在了文科前列。
“得知被北大录取后,我一直在想,成功所需的因素有很多——努力、运气、机遇,汗水与泪水的交织需要机遇的加持才能灌溉美丽的花朵。”张宇淏告诉记者,在准备北大考试的这段时间,她的学习效率不高,却并不心慌,“大概是感受到了一种心安,愿意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路畅(保送北大德语言文学系)
善于在竞争中学习和超越
在路畅的同学林嘉洋眼里,路畅学习成绩优异,这归功于他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坚定的目标,“作为校学生会副主席,三年中大大小小的活动策划,他能够独当一面,面对同学的求助,他非常热心,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学霸。”
实际上,高一时,路畅也有过迷惘和失措,被突如其来的全新环境和更大的压力打得措手不及。渐渐地,通过自我的调整和与老师的交流,路畅一步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路畅曾经的班主任李成武告诉记者,“他对于自己所涉足的每一件事都会尽全力做到更好,无论学习还是参加学生会的工作,再到参加各种比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直是他行事的准则。”
当谈到保送北大的话题时,路畅告诉记者,保送是一条人生的道路,但绝不是捷径,每一个保送生都有着他人看不到的辛勤付出,“我们牺牲了假期的时间准备考试,要自学比高考难度高得多的课程,还要时刻关注时政,锻炼面试的思维,保送的确不像外人所见到的那样轻松。”
对于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路畅笑着说,“我一直在学习和超越,刚入校时,我被这么多的‘大神’吓了一跳,心想怎么能够和他们竞争。如果说真的有成功的经验,可能是我善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突破,拥有明确的目标,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正确树立个人的榜样,不断超越榜样,在追赶超越中完善提升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