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平均气温达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值
12月28日,省气候中心通报“2017年山东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半岛春季初夏降水持续偏少,旱情加重;10月上中旬阴雨寡照,影响秋收秋种;8月台风“海棠”带来强降水,利大于弊;春末夏初风雹频发,部分地区小麦倒伏;7月暴雨频发,部分农田被淹;年初雾和霾频繁,空气污染严重;2月下旬大范围降雪,影响交通;年平均气温创新高,夏季高温过程较多;8月出现飑线,部分地区影响较大;5月下旬连续高温,出现重干热风。
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
201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8℃,较常年(13.6℃)偏高1.2℃ ,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年内除10月外,其余各月均偏高,5月份偏高2.4℃ 。年内出现9次大范围高温天气,夏季出现8次,其中7月出现了4次,受高温天气影响,全省多地用电量明显上升,7月山东电网全网最高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
5月27~31日,全省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中27~29日除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大部地区出现35.0℃以上的高温天气,峄城站连续5天出现高温。28日,鲁西北东部、鲁中北部、半岛内陆和鲁西南部分地区超过37.0℃,最高气温出现在昌邑(39.0℃);胶州(37.7℃)、莱西(37.9℃)等11站最高气温为本站有气象记录以来5月最高值,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干热风天气,其中,济南、淄博等103站出现重干热风天气。
年均降水量、日照时数偏少
2017年平均降水量为634.7毫米,较常年(639.9毫米)偏少0.8%;平均日照时数为2334.7小时,较常年(2369.4小时)偏少34.7小时,是2003年以来连续第15年偏少。
今年入春以后,全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3月1日~6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05.3毫米,较常年偏少24.8%,其中半岛平均降水量61.7毫米,较常年(142.2毫米)偏少56.6%。由于半岛地区2014~2016年降水分别偏少9.7%、20.4%和19.1%,降水持续偏少导致半岛和鲁中地区多座大中型水库低于死水位或干涸,部分地区出现人畜吃水困难,潍坊、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与此同时,春末夏初,鲁中、鲁南、鲁西北多地频发冰雹,导致冬小麦大面积倒伏。进入7月以后,暴雨频发,部分农田被淹。7月6~7日、14~19日、26~31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14~19日,鲁南和半岛地区共12站出现大暴雨,枣庄(15日199.1毫米)、薛城(15日168.4毫米)和招远(17日193.9毫米)3站日降水量突破本站7月历史极值。受强降水天气影响,山东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枣庄、临沂、莱芜、菏泽、潍坊、青岛、东营等市部分农田被淹,个别桥梁和部分河坝等设施被冲坏。
10月上中旬,全省平均降水日数7.2天,较常年(3.8天)偏多3.4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位多值;平均日照时数为61.7小时,较常年(128.0小时)偏少66.3小时,为历史同期最少值。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在6天(高密、泗水、五莲、郓城)~16天(曹县)之间,鲁中局部和鲁南部分地区在10天以上。阴雨天气不利于玉米、棉花等秋作物的收获晾晒和晚熟苹果着色,对秋种进度有一定不利影响,同时寡照天气不利于设施作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