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陶博会关键词解读:创新 匠心 互联网+
6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大幕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本届陶博会上,从首届陶琉茶器大赛作品展,到本地陶瓷品牌的推陈出新,再到个性化意味愈发浓厚的经营模式,无不体现着“创新”“匠心”与“私人订制”这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创新

淄博市首届陶琉茶器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展品。

由埜人陶艺工作室李林先生创作的《衡玑》。

形似鸟又似鱼的一等奖作品《遊》。

李林先生向记者展示圆底的《衡玑》。
日前,淄博市举办首届陶琉茶器创意设计大赛,经过严格的投票评选,30件(套)国瓷作品、74件(套)花釉作品和13件(套)玻璃琉璃作品脱颖而出。陶博会开幕后,百余件优秀作品得以在大赛作品展上惊艳亮相——在惊艳的背后,自然不乏作者的灵感与创新。
在作品展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由埜人陶艺工作室李林先生创作的《衡玑》——一把圆底紫砂壶。与普通瓷器不同,《衡玑》没有底足,却能保持平衡。“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李林告诉记者,他在设计作品时,正是从这句古诗中取得灵感。无底足的设计形式,与讲求平衡的传统文化实现结合,古朴的外观又处处体现着创新,这件作品因此取得外观设计专利。
作品展上,形似鸟又似鱼的一等奖作品《遊》,玻璃、琉璃、金属等多种材料结合的一等奖作品《把手壶》,在创新外观的同时,并没有丢掉实用性。“我们在评选时,是把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艺术性同时作为标准,既要保证作品的创意和陈设效果,又要保证作品具有实用功能。”淄博市首届陶琉茶器大赛评委、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陶艺教师方益鸣接受采访时说。
关键词之二:匠心

市领导陪同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参观硅元瓷器《光耀盛世》产品。

“一带一路”系列陶瓷作品《光耀盛世》产品发布会揭幕。

设计师毛晓东分享《光耀盛世》的设计理念。

《光耀盛世》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匠心是陶瓷人不可或缺的工作态度。由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新品——“一带一路”系列陶瓷作品《光耀盛世》——就是对“匠心”二字的真实诠释。
仅仅为了获取创作灵感,作品设计者毛晓东长途跋涉五千余里到达敦煌,进行了四十天的悉心临摹。回到淄博的两个半月,以毛晓东、吴琼夫妇为主创的团队,设计、制作了三十多款新器型;创作了一款主题装饰画面与十多款配套装饰画面,并赶在陶博会之前,做出一套璀璨夺目的成品。
据毛晓东介绍,《光耀盛世》主要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进行设计。造型大部分从传统寻觅灵感,碗盘借鉴了唐代金银器中的五瓣葵花形,酒具采用了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五弦琵琶之形,酱醋壶则是古代乐器阮的样式。值得一提的是,新产品中筷子架与椒盐罐等造型,则是将敦煌壁画的二维画面元素设计成三维立体的形体,设计新颖、颇具匠心。
装饰方面,主画面设计凸显“一带”与“一路”,以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为主要设计元素,有航船海浪、驼队沙丘、凤衔牡丹和九色鹿祥云四种图案组成,整体图案寓意旺盛繁茂与吉祥如意。
关键词之三:互联网+

淄博各大陶瓷品牌纷纷推出形式各异的个性化产品。

记者体验兆霞陶瓷“哇陶”线上体验设备。

参观者现场体验拉坯工艺。

艺术家根据消费者选定的图案进行釉上绘画。
近年来,陶瓷产品的“私人订制”渐渐成为生产企业不可或缺的经营模式,淄博各大陶瓷品牌纷纷推出个性化产品,“互联网+”则让产品形式更加多样。“现在是个性化的时代,我们的目标消费者主要瞄准中青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到陶瓷设计、制作的环节中,订制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产品。”山东兆霞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东岳表示。
在兆霞陶瓷展区,现场制陶的工作人员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一块不成形的泥巴,短短几分钟时间,在工作人员手下就“变身”为形态各异的陶坯;一盏再普通不过的瓷杯白胎,经过艺术家精心的釉上绘画,也变成绝无仅有的艺术品;在3D打印机下,一瓶原料泥浆慢慢被塑造成陶器的形状……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私人订制”已不仅仅局限于亲身参与拉坯、上色,兆霞陶瓷还推出一台“哇陶”线上体验设备。通过该公司开发的APP,消费者可以在“哇陶”的屏幕上,体验拉坯、烧制、创作、烤花和底款设计的全过程。记者了解到,完成线上体验设计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付款,工作人员将依照设计进行线下烧制,制造出属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陶瓷产品。
张道洪是原山东省陶瓷史志办公室、市场调研中心主任,他与陶瓷行业为伴已55年。谈到消费者对陶瓷的观念转变,张老不无感叹地说:“陶瓷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品,自古以来就是两种功能并存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提升,生活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在重视陶瓷产品实用性的同时,也将更加重视文化内涵。”
(来源:鲁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