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东 资讯

跳舞、骑车、跑步 德州市民共享“全民健身大餐”

摘要: 2009年国务院批准,自当年8月8日起,每年这一天定为“全民健身日”,至今已是第九个“全民健身日”。 如今,清晨亦或黄昏,无论是市中心广场还是街头小公园,还是城市的街道,亦或健身馆、室内体育场馆,我们总能看到跳舞、打拳、跑步、骑自行车、健身、打羽毛球的人群。全民健身现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大主流,健身也成为了时代潮流。

2009年国务院批准,自当年8月8日起,每年这一天定为“全民健身日”,至今已是第九个“全民健身日”。 如今,清晨亦或黄昏,无论是市中心广场还是街头小公园,还是城市的街道,亦或健身馆、室内体育场馆,我们总能看到跳舞、打拳、跑步、骑自行车、健身、打羽毛球的人群。全民健身现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的一大主流,健身也成为了时代潮流。

超七成农村社区有健身场地

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相应而来的是群众对健身场馆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我市百姓日益增长的对健身场馆的需求,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自2014年开始,市体育局决定将市体育中心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和室外篮球场五大体育场馆,全部定时对百姓开放,满足百姓健身需求,为百姓健身提供了条件更好的健身场所,也解决了如何让百姓真正乐享公共体育场馆带来的实惠。

据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杨海涛介绍,目前,城市社区基本实现了体育健身场所全覆盖,主要以健身路径为主;在体育公益体彩金的支持下,全市乡村健身场所建设覆盖率达到74%;培训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12000多人,在全市各健身团体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下半年,市体育局群体科还将加大乡村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农村社区居民加入到健身运动中来,更科学地参与体育运动。

2017年,德州市体育局将深入实施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实现全市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比例由31.6%提高到35%;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0%,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县(市、区)建成国民体质监测站;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比由2.02‰增加到2.3‰的年度工作任务。

群众体育赛事激发全民健身热情

本届天津全运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增设了包括攀岩、马拉松、象棋在内的19个大项群众体育比赛项目。这一举措旨在让普通百姓能够参与全运会,分享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切实践行“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办赛理念,让更多的“草根选手”和民间高手在全运会赛场上展现风采,把全运会真正地办成体育盛会,让人民群众成为群众比赛的主体,让普通群众在赛场上唱主角。

全运会从以往的竞技体育平台,现在也变成了群众体育的展示平台,极大激发了群众健身热情。而在德州,每年的群众比赛同样是激发群众健身热情的一个积极因素。

据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杨海涛介绍,德州市全民健身节已经举办了14届,每年都会举办十几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比赛。2009年以后,德州市全民健身节和全民健身运动会结合起来。另外,每年省市县三级的“百千万”比赛,即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比赛,同样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一个体育健身平台。

市体育总会则通过积极探索,引入协会+社会资本+专业赛事推广公司的办赛新模式。2016年,全市市级体育社团共组织举办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德州赛区比赛、2016“一带一路”全国围棋之乡业余联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5项,山东省第六届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山东(夏津)黄河故道暨京津冀鲁轮滑马拉松(半程)公开赛等省级比赛活动4项,德州市第二届冬季篮球俱乐部联赛等市级比赛活动150余项,行业体育总会职工运动会3项。赛事直接参与群众33500人,赛事承办、奖金费用共计1350余万元,全部来源于市级各体育社团组织自筹与社会资本运作。“协会+办赛”,活了赛事、旺了人气。

44个群众体育协会作用日益突显

近些年,喜欢各种运动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一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娱乐性和社交性的需求促使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收获更好的运动体验,草根形态的体育社会组织犹如滚雪球般生长壮大。这其中,各种运动协会是体育社会组织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4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0各,行业体育总会4家。2016年共批复成立市级单项体育协会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个,行业体育总会1个。同时,由省体育总会批准,在德百温泉度假村建立了全省第4个“山东省绿色生态体育休闲基地”,这是我市获此殊荣的第二家单位;经与市国际象棋协会的共同努力,德城区新湖南路小学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我市第一家“省级国际象棋特色教育学校”;陵城区于集乡中心小学建成了我省第一个乡镇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市跆拳道协会被省体育局授予的“体育特种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在华夏东方武术学院落户。

诸多群众体育运动协会应当成为全民健身最活跃的“细胞”,每个细胞强壮起来,自然就锻造出健康的社会肌体。让人欣喜的是,在德州,诸多的体育协会和体育团体正发挥着他们的积极作用。而作为主管部门的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主体,正逐步突破政府垄断的“单中心”结构,走向“多元化”,引导各种群众体育运动协会发挥作用,继续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全民健身带来的福利。

来源:德州晚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