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栖霞推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引领苹果新方向
(水母网10月16日讯)金秋十月,走进烟台栖霞,漫山遍野的红苹果,喜乐了果农,甜美了山城。今天的果都栖霞,做强工业、做精农业、做优服务业,让众人眼前一亮——它已不仅是因苹果而兴的“绿色城市”,也是一座以创新为驱动的“智慧之城”。
2016年上半年,栖霞规模以上工业利润9.89亿,同比上年增长14.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42亿,同比上年增长1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5亿,同比上年增长14.9%,外贸进出口2.99亿,同比上年增长6.5%……一组组数据彰显了栖霞正全力构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支柱、生态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调整洗牌中实现“弯道超车”。到2020年,栖霞市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2%、15%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3:41.2:44.5,其中服务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真正成为增长的“新引擎”。
在桃村镇工业园内的烟台拓伟机械有限公司组装调试车间,一排排不同型号的工业智能机器人正挥舞着机械手臂,做着各种加工动作,不禁让众人眼前一亮。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家企业却是以加工汽车轴承、刹车盘等汽车零部件起家。“当时需要大量的专业车床工人,所以用工荒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进步的首要问题。”拓伟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迟伟告诉记者,“当时在我脑海中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自己能不能通过制造机器人来替代工人,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
正是这样的奇思妙想,让拓伟机械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供应商。到2015年底,拓伟智能机器人不同型号陆陆续续地问世,其多项科研成果获得行业界的一致认可,由拓伟机械自主研发的4、5、6自由度工业关节机器人跻身世界工业智能机器人前沿,可与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机器人成熟技术国家的产品相媲美。
这样的高端装备制造,记者同样在山东众和植保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人力”向“机械”的升级。“这一个轮子上就有7个专利,一辆车有十几个专利。”在其产品展示厅,该企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辆水田多功能车。“像轮牙之间的宽度、轮牙的形状等,都是通过多次精确计算设计,主要为了确保车轮下田之后不伤苗。一台大马力的水田打药机,一天可替代50人的作业量。”目前,其产品实现国内覆盖的同时,还远销俄罗斯、越南、缅甸、巴基斯坦等多个东南亚国家。
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为导向,眼下的栖霞,正在掀起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创新风潮。“这些产业在我市目前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发展潜力很大。”栖霞市一位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栖霞市工业经济转调取得重大进展,新生动力加速形成,逆势而上稳健攀升,规模以上利税、利润增幅分别居全市第4位、第5位。今年年初,又确定了128个总投资310.6亿元的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及“三农”等多个方面,并且普遍具有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符合全市产业发展导向、成长性好等特点。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栖霞市以产业化集聚、智能化改造为方向,提升汽车装备、节能环保和智能装备制造生产规模和水平,紧抓开发区、桃村两个汽车装备产业园及同兴、华安、大力重工3个“园中园”建设,加快同兴自动化、拓伟机器人、众和机械等企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全面进军主流配套体系和高端市场,年内产业规模达到58亿元以上。同时,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的专家为企业“把脉献策”,促成合作意向20多项,对企业发展形成有力助推。
当下,加快聚集质效双优项目,着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促其规模快速扩张、效益裂变增长,尽快使其成长为“当家产业”。同时,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提升高端、终端产品比重,增强市场竞争力。

